評閻女作家對《臺灣1895》的“硬傷”
戴 旭
《臺灣,1895》的電視劇正在央視播出。像其他片子一樣,見仁見智的各種評論漸次出現(xiàn)。其中一個以作家自稱(未經(jīng)考證)的閻姓女子,在網(wǎng)上的風(fēng)頭最勁。該女作家只看了8集,居然已“目睹臺灣悲壯歷史被拆解得支離破碎、錯誤百出”,總結(jié)出四大方面的“硬傷”,并兩次質(zhì)問“央視是否值得一播”。作為一個提前看完全劇的普通人,讓我不由得有點“望風(fēng)”欽佩此人的“膽識”。于是就認真地搜看了閻女作家關(guān)于此劇的所有文章,不看則已,看了不禁啞然失笑。
先說說她指出的“四大硬傷”。
其一是說“常識性歷史錯誤繁多,央視大戲“錯得太離譜”。
閻女作家挑出的主要問題有:1,在一句臺詞中弄錯了八國聯(lián)軍和英法聯(lián)軍;2、左宗棠稱鮑超為舊部不對;3,“兩宮皇太后懿旨”應(yīng)為“皇太后懿旨”。4、孫開華的湘軍將士被稱為“華字營”。此外,如字幕錯誤:“微臣”不止一次打成“為臣”。
應(yīng)該說第1個問題確是“硬傷”, 閻女作家目光如炬,無可非議。后兩個問題,如果不是對歷史細節(jié)掰開揉碎的人是很難注意到的,畢竟這部電視劇是宏大敘事,重在展現(xiàn)中法戰(zhàn)爭、清朝宮廷內(nèi)斗、甲午戰(zhàn)爭和臺灣保衛(wèi)戰(zhàn)這些重大事件的歷史脈絡(luò)和相關(guān)場景,既有運籌帷幄,密謀暗算,又有刀光劍影。無論已故的劇作者還是導(dǎo)演以及觀眾都不會在這些無關(guān)宏旨的地方多留神。但我還是比較佩服閻女作家的細心程度。至于第4點,我覺得有點牽強:你怎么知道劇中人說的是“微臣”不是“為臣”?這兩個詞詞義接近可以互用,不能算是錯別字,就算是也無傷大雅。至于湘軍被稱為“華字營”,你有什么依據(jù)證明它們不能被稱為“華字營”?電視劇是文藝作品,不是史學(xué)家百家講壇講清史,一字一句都要有來歷。照這樣雞蛋里面挑骨頭,那前面播出的數(shù)不勝數(shù)的歷史劇里哪個是百分百準確的?是《雍正王朝》準確還是《成吉思汗》準確?大的史實不錯就可以了。和其他歷史劇比起來,《臺灣1895》應(yīng)該說是最注重歷史真實的,這是我看完全劇的基本感受?!杜_灣1895》幾乎濃縮了一頁世界近代史,國內(nèi)外各色人等,僅有名有姓次第登場的就有一百多位。在一部鴻篇巨制中,即使有幾個微小的地方與史書不夠嚴絲合縫,也屬正常,瑕不掩瑜。如果閻女作家世界史知識再多一些,也許還可以挑出些洋骨頭。但就是這些"錯",閻女作家也只勉強地發(fā)現(xiàn)了4處,怎么就說是“錯得太離譜”?你那個“譜”是什么“譜”?《臺灣1895》雖然截取的是一個歷史片段,但對于臺灣被割讓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十分清晰。更為難得的是制作方把這樣一個全民族的悲劇,匠心獨運地拍成了一部英雄主義的史詩性大片。侵略者的狡詐、兇殘;統(tǒng)治者的腐朽、無能,成為兩岸反抗侵略的愛國志士驚天動地的陪襯,既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又拉近了兩岸民眾的歷史親情。作為一部37集的長劇,前8集雖然不是高潮,但低沉壓抑的氣氛之中,已隱隱可以聽到歷史的雷鳴。閻女作家不看這些耀眼的地方,卻在太陽底下拿著顯微鏡專揀陰影的地方鉆。我看,不是這部片子本身“錯得太離譜”,而是閻女作家觀看這部片子的視角和心態(tài) “錯得太離譜”。你這樣帶著偏見的墨鏡,看電視沒有一部好電視,看人沒有一個好人,看太空沒有一個明媚的晴天,看社會恐怕也是到處都“錯得太離譜”。
第二大所謂的“硬傷”是:情節(jié)推進混亂不堪。
關(guān)于這個“硬傷”,我就不能不說是閻女作家刻意的吹毛求疵了。什么樣的情節(jié)推進才是正確的?以你的劇本為標準?以你的導(dǎo)演水平為標準?你要覺得楊曉雄本子寫的不好,你可以去寫一個,你要覺得韓鋼導(dǎo)演的水平不高,自己可以導(dǎo)一個給觀眾看看。閻女作家既然自稱作家,就應(yīng)該知道文無定法,影視作品也是一樣,導(dǎo)演采取什么樣的情節(jié)推進手法,有他的道理。你看不懂是你的問題,或虛心請教,或耐心琢磨,怎么可以上來就說人家情節(jié)混亂、主題模糊,而且最后還說出“如此情節(jié)混亂不堪的“爛戲”,央視是否值得一播?”你有什么文學(xué)上、史學(xué)上和導(dǎo)演藝術(shù)方面指手畫腳的資格?口無遮攔直接攻擊人家,就不怕人家說文人相輕,不厚道?而且該劇37集,你只看了8集,只是個零頭,就說人家是“情節(jié)混亂、主題模糊的大雜燴”,是不是太武斷了?你知道后面情節(jié)是怎么發(fā)展的?筆者以一個看過全劇的普通人的身份告訴你,該劇是以臺灣被割讓事件為主干,像從樹根到一棵大樹一樣,條條脈絡(luò)都清晰。而那些情節(jié),就像大根須上的小須一樣,看似凌亂,其實也各有各的邏輯指向。你看不懂這些,只能說明你的歷史底子和文學(xué)底子還欠火候,說句公道話,與該劇無關(guān)。
第三個所謂的硬傷是“淡化臺灣愛國史,弱化、矮化臺灣同胞”,說除了片名中有臺灣二字,再就是“只看到一個臺灣妓女”。
在找不到更多所謂的史實硬傷之后,閻女作家便開始信口開河了??v觀全劇,臺灣始終是主要的舞臺之一,無論是前期劉銘傳和臺灣民眾協(xié)力抗法,還是后來黑旗軍和臺灣民眾合力抗日,臺灣同胞都是重點謳歌的對象之一,何來淡化、弱化和矮化?閻女作家只看了8集就妄下斷語說“該劇幾乎看不到臺灣本土英雄的身影”,請問:那丘逢甲、徐驤、吳彭年,以及高山族老祖母,是不是“臺灣本土英雄的身影”?仗義疏財?shù)牧窒壬遣皇牵窟@些頂天立地的形象,是個有良心的中國人都會被震撼,被感動,你的眼睛里怎么“只看到一個臺灣妓女”?你連看完全劇的耐心都沒有,就在那里大潑狗血。在兩岸現(xiàn)在同時播映《1895》的影視劇,而且兩岸三通在即,形勢發(fā)展喜人的當口,凡有民族大義之人無不欣然,閻女作家以此劇說事,莫須有地挑撥兩岸同胞的關(guān)系,是何居心?
第四處硬傷是說“大陸保臺將士成‘嫖客’”。
這和栽贓式的第三處所謂硬傷一樣,屬于無中生有,只不過是更加“錯得太離譜”而已。眾所周知,晚清的軍隊綱紀敗壞,有戰(zhàn)死沙場的英雄好漢,也有嫖妓抽鴉片的兵痞,這本是史實。在該劇中,這些極少數(shù)的敗類是鞭撻的對象,是反襯大陸保臺將士的配料,怎么到了閻女作家筆下,就偷梁換柱地說全體“大陸保臺將士成‘嫖客’”?我要是該劇組成員,就告你一個惡意誹謗罪。
閻女作家置該劇英雄主義史詩的總體格調(diào),深刻揭示民族興亡規(guī)律,展現(xiàn)兩岸同胞血肉深情的基本立意于不顧,只在沒有陽光的旮旯里閉著眼睛扔石頭。比如,她自作聰明地為該劇命名了男一號李鴻章和女一號慈禧太后。其實,這是一部以事件為中心的電視劇,根本沒有什么男一號,女一號。就像太陽系一樣,事件是太陽,其他所有的人物都是圍繞太陽旋轉(zhuǎn)的星體。按照事件的發(fā)展,依照時間的順序,該誰出場誰出場,哪來的什么一號?一定要設(shè)個一號的話,那就是“1895”這個符號,這頁歷史。在閻女作家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我看到她說《色戒》美化漢奸。這本是一部暗喻國民黨政治失誤,在臺灣失去政權(quán),遭受民進黨羞辱的電影,國民黨中常委看這個電影,有人痛哭失聲。閻女作家卻跟眾多低層次的人一起起哄說什么美化漢奸,被導(dǎo)演簡單的一個障眼法就裝進了表象的套里。王國維在論一個人的觀察力時說:第一個層次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個層次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個層次,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從閻女作家評論《色戒》的觀點看,我真對她欣賞文藝作品的層次捏一把汗。別人說《色戒》美化漢奸,你也說美化,你讀懂張愛玲了嗎?你讀懂李安了嗎?你了解臺灣的政治生態(tài)嗎?就這個眼界還出來混!
還有一個可笑的地方是,閻女作家說“目睹臺灣悲壯歷史被拆解得支離破碎”,臺灣被日本割走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頁,怎么成了“臺灣悲壯歷史”?哪個歷史老師這樣教你的?這恰恰是一部把近代史的碎片拼接成完整歷史的電視劇,你僅僅看到的8集只不過剛剛開頭,怎么就已經(jīng)看到“拆解得支離破碎”?你是帶的近視鏡還是多棱鏡???
閻女作家才看了8集就搞出了這么多名堂,要是她看完全部的37集,不知會搞出什么新花樣。不過,她是不會看完這部電視劇的,這從她短文中兩次以結(jié)論出現(xiàn)并強烈要求的一句話“中央電視臺是否應(yīng)該播出呢?”的動機就可以看出來。她所謂的四大硬傷,其實不少都是 “硬”給人家按上去的。而其“硬”要弄“傷”這部電視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自己在網(wǎng)上潑狗血,甩大糞,搞臭人家,讓中央電視臺停播這部電視劇。
這就有意思了:閻女作家口口聲聲說該電視劇強奸了歷史,你這樣根據(jù)個人的一孔之見就否定全劇,是不是也是對整個劇組的強奸?你以自己一人的觀感和好惡,就要求中央電視臺不要播出,你不喜歡就可以換頻道,現(xiàn)在電視節(jié)目那么多,你有這個自由也有這個條件,但你有什么權(quán)力阻止別人的收看?你搞全民調(diào)查了嗎?多少人同意你的意見?這是不是在強奸民意?
我只是不明白,閻女作家此舉的目的何在。寫到這里我忽然想到汶川大地震時,那個冒天下之大不韙詛咒災(zāi)民的“沈陽女”。閻女作家別是玩這個套路吧?以那種令人不齒的方式出名,這就不僅僅是作文境界不高的問題了。
筆者認為任何公之于眾的東西,公眾都有自由評判的權(quán)力,問題在于這種評判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是公正、客觀的,還是以偏概全甚至是故意抹黑的。同樣是評判《臺灣1895》,一位名為“金滿樓”的朋友,每天都進行同步評點,對劇情背景進行介紹,對劇作的得失進行客觀褒貶。筆者看了很是嘆服。閻女作家不妨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