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是大陸攻打臺灣的最佳時機? 宋曉軍
7月16日,美國蘭德公司公布了受美軍委托完成的一份報告——《解決臺灣問題后的美中關系》。報告中列舉了臺灣問題解決的10種可能,其中4種是和平解決臺灣地位,6種是武力解決臺灣地位,其結果無非是一些各種可能的排列組合及這些結果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報告認為對美國最不利的一種可能是:在美軍介入的情況下,大陸武力解決臺灣地位最后實現了統(tǒng)一。 既然是最不利的可能,美國就要想方設法避免這種可能的出現。這也是最近美國拼命打壓陳水扁政權“入聯(lián)公投”的重要原因。自2005年中國全國人大通過了《國家反分裂法》后,武力攻打臺灣就變成了一種非常現實的可能了。同時,從美國的一貫立場以及這些年其在臺海周邊的軍事部署來看,美國軍事介入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國家反分裂法》的通過,標志著中國政府和民眾實現國家統(tǒng)一的決心和意志是不容質疑的,問題的關鍵是中國實現這種決心和意志的力量和手段,是否能讓臺灣當局和可能軍事介入臺海的國家所接受,并可以足夠地動搖其“獨立”或軍事介入的意志。從臺灣當局以及在野黨最近的表現和動作來看,我們實現決心和意志的力量和手段并沒達到有足夠動搖其“獨立”意志的地步?;蛘哒f,在臺灣政客的判斷和評估中,我們的力量和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逐步削弱。而得出這種“逐步削弱”判斷的參照系一定是美日在臺灣周邊軍事力量和手段的加強。 那么美日在臺灣周邊軍事力量和手段的加強具體體現在哪里呢?幾天后即將出版的《艦船知識》雜志就用了10個版面探討了這個問題。我在編看這兩萬多字的稿子時,得出的一個了非常讓我自己都震驚疑問,這就是:七八年后、也就是距我們“堅定不移地實現全面小康”還有幾年的時間時,我們遏制“臺獨”最有效的手段——彈道導彈的作戰(zhàn)效能會被削弱多少? 在這里我要說明的是,這將近2萬字的稿子并不都是中國人寫的,其中有一篇是翻譯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前護衛(wèi)艦隊司令勝山拓剛剛發(fā)表的文章,他在文章中三次提到了“中國”的字眼,最后一次提到是:“從中國等國水面艦艇的發(fā)展、特別是在有爭議海域對手的行動來看,有必要投入‘宙斯盾’艦。” 在我看完國內作者寫的文章后,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從2010后,我們面對東南方向的彈道導彈火力將隨著美日海上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部署和完善,將可能出現大幅下降。也就是說,到2018年時,日本將有8艘“宙斯盾”BDM艦服役(韓國在2020年前建成6艘),加上美國的16艘艦,而且那時美日聯(lián)合研制的“標準”3 block Ⅱ將裝備,這在理論上就意味著在東南方向上,高度為500公里以下的空域將形成一面彈道導彈攔截墻。根據“標準”3 block Ⅱ的性能指標,在理論上大陸在湖南、吉林、福建等地的中遠程彈道導彈在起飛階段就可能被攔截。 大國之間的博弈,實際上都是事先在紙面上將交戰(zhàn)結果基本計算差不多了。大陸在對臺海作戰(zhàn)的優(yōu)勢是距離近、彈道導彈技術成熟,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彌補空中優(yōu)勢的不足。也就是說,可以利用彈道導彈威脅臺灣周邊所有可能在軍事上介入臺海的戰(zhàn)斗機機場。但是隨著美日海上彈道導彈的建立和完善,大陸的優(yōu)勢在理論上正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正在這個時候,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前護衛(wèi)艦隊司令勝山拓的文章出來了,他詳細論證了未來日本“宙斯盾”艦如何與美國作戰(zhàn)系統(tǒng)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不足及改進方向。比如他認為:在“遂行彈道導彈等廣域戰(zhàn)斗時,美海軍使用基于超高頻通信衛(wèi)星的數據鏈STADIL-J,日本‘宙斯盾’艦也應裝備這樣的數據鏈?!?BR> 總之,看了這2萬多字的文字后,對于探尋“何時是大陸攻打臺灣的最佳時機”這樣一個問題的答案有些擔憂。實際上,就目前臺海局勢及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來看,最理想和保險的應該是在未來10~15年左右的時間內,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應該是“攻打臺灣的最佳時機”,只有這樣,恰恰才能保證兩岸不可能開戰(zhàn)。但是隨著美日海上彈道導彈的建立和完善,我們距離這樣的理想狀況似乎越來越遠了。 注:為了對《艦船知識》雜志上這2萬字文章(專題名為:“宙斯盾”合圍中國)進一步說明,我還在最新一期《環(huán)球》雜志上寫了一篇“美國軍火公司圍堵中國”的文章(《環(huán)球》雜志把題目改為了“美國軍火商覬覦‘中國大餐’”),大致說明了海上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與美國軍火公司的利益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