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五年,上小學(xué)的周平?jīng)]見過父親。雖然心底十分思念,但在外人面前,周平會以父親為傲——他在遙遠的非洲代表中國修建“坦贊鐵路”,那是中非友好的一面旗幟。
“父親說,那時的條件非常艱苦,坦桑尼亞的氣候非常炎熱。當(dāng)時的交通條件有限,從中國過去要在輪船上漂半個多月。父親在那里呆了5年,中間沒有回過一次家。”周平說。
四十多年后,在狂風(fēng)凜冽的東非高原上,53歲的周平再次拾起兒時的心情。他子承父業(yè),為非洲修建一條連接埃塞俄比亞與吉布提的鐵路——亞吉鐵路。
一條是上世紀(jì)70年代的援非項目,一條是中國鐵路落地海外的成功案例,兩條相隔千里的鐵路,在周平對父親的追憶中默默交匯。
上世紀(jì)70年代,中國在自身經(jīng)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援建聯(lián)通坦桑尼亞與贊比亞的坦贊鐵路。
鐵路修建期間條件艱苦,共有60多位中國專家犧牲。
“父親那時修鐵路基本靠人工,架梁進程非常緩慢。如今亞吉鐵路利用大型架橋機,一天最多可以鋪設(shè)12片,如果依靠人工,一天一片都完不成。”周平說。
在先進裝備的協(xié)助下,周平他們用6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400多公里的鋪軌。周平說,這是父親那一輩鐵道工人無法想象的。
除了技術(shù),海外生活條件和福利待遇也大幅提升。
周平再也不用像小時候那樣,將思念寫在小紙條上,夾在母親的信里寄給父親,而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時時與家人聯(lián)絡(luò);每年有兩次探親假,讓周平能與家人團聚。
在周平的動員下,大兒子也已經(jīng)來到埃塞俄比亞,在亞吉鐵路的工地上操作吊車。
周平所在的中鐵二局新運公司,有10%的中方員工是兩代人都投身鐵路建設(shè),而三代人都參與鐵路事業(yè)的員工比例則有4%-5%。
這是一份代代相傳的責(zé)任感。
參與亞吉鐵路建設(shè),周平不僅體會到這份責(zé)任感的傳承,還有父輩口中非洲民眾對中國工人“根深蒂固的友好”。
周平的父親曾說,在修建坦贊鐵路的五年中,當(dāng)?shù)厝说膽B(tài)度從起初的懷疑漸漸變?yōu)橥耆男湃危?span lang="EN-US">
1972年,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工程正在坦贊兩國境內(nèi)同時進行。坦贊沿線的婦女,為了加速鐵路工程的建設(shè),她們利用空閑時間,主動組織起來到鐵路沿線參加義務(wù)勞動,用實際行動為鐵路建設(shè)貢獻力量。贊比亞婦女在工地上向中、坦、贊三國工人遞送開水。
中國工程技術(shù)人員同坦、贊兩國人民緊密合作,并肩戰(zhàn)斗,克服種種困難,勝利地進行了坦贊鐵路的勘測設(shè)計和施工準(zhǔn)備工作。
時間回到現(xiàn)在。10月3日,亞吉鐵路沿線的阿達瑪鋪軌基地,一列裝載著國際援助救災(zāi)糧食的火車剛剛抵達,等待卸貨。
馳援埃塞旱災(zāi),成為亞吉鐵路提前投入使用后的第一役,這讓在現(xiàn)場的周平和其他中國工人很是自豪。
據(jù)中鐵介紹,他們在項目過程中,為當(dāng)?shù)鼐用裥藿?span lang="EN-US">400多公里的鄉(xiāng)村道路、鉆取19口飲水井、提供供水點20余處,惠及民眾上萬人。
通過大量聘用當(dāng)?shù)貑T工、扶貧濟困等方式,中國公司獲得了沿線民眾的信任。項目開工以來,從未發(fā)生過沖突或當(dāng)?shù)厝俗韫さ那闆r。
或許是多年來積累的美譽,也或許因為種種善行,現(xiàn)在,周平他們常遇到熱情的牧民,用英語高呼“China”向他們致意。
周平打算在亞吉鐵路項目上干到退休,這樣他在非洲的時間,就比父親還長。他還希望能去坦贊鐵路看看。
如今一家三代人同赴非洲建鐵路,周平說,家人并不能完全理解這份責(zé)任和感情。但他相信,如果父親還在,一定會支持自己。
“父親認(rèn)為,修(這樣的)鐵路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