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藥是如何從盈利國企變私企的
王小石
原本,云南國資委全資控股的白藥控股持有上市公司云南白藥41.52%的股份,是云南白藥第一大股東。云南白藥也一直是云南省的優(yōu)質(zhì)國有資產(chǎn),產(chǎn)業(yè)布局出色,營收、利潤不斷提升。今年市值高達1047億元,是傳統(tǒng)中藥股的龍頭股。

2009年,新華都投資的陳發(fā)樹跟紅塔山集團簽協(xié)議購買其持有的云南白藥12.32%的股份,但紅塔集團的“上級”中國煙草總公司以“確保國有資產(chǎn)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chǎn)流失”為由,否決了該項交易。

然而,2016年7月19日,白藥控股旗下的上市公司云南白藥發(fā)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其控股股東白藥控股的實際控制人——云南省國資委正在與白藥控股籌劃相關重大事項,以推進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工作。

5個月后,云南白藥披露了這一重大事項的細節(jié),即云南省國資委擬引入民營資本新華都集團作為白藥控股的股東。交易完成后,云南省國資委對白藥控股的持股比例將從100%下降到50%,另外50%由新華都持有,而白藥控股持有上市公司云南白藥41.52%的股份不變。2016年12月28日,云南省國資委、新華都及白藥控股簽署了股權合作協(xié)議。

此后白藥控股股權又發(fā)生了一些轉(zhuǎn)讓,目前工商信息顯示,云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對白藥控股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5%,另10%股份由江蘇魚躍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持有。

表面上云南國資委和新華都都是45%股東權力平等,但是新華都自己早前直接持有云南白藥3.39%的股份,因此新華都成了云南白藥的第一大股東,云南國資委退居第二大股東。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下,增長快速、盈利優(yōu)異的云南白藥就從一家國企變身私企。據(jù)中國基金報報道,工商資料顯示,今年6月11日,云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白藥控股”)完成工商變更,王建華退出高管團隊,且不再擔任法定代表人,陳發(fā)樹接任法定代表人,并成為公司董事長。

2011年以來我一直強調(diào)“涉及國家安全、公共服務的領域就要謹慎推行市場化,而應以國家運營為主導,比如航天軍工、糧食、鐵路、水務、鹽業(yè)、醫(yī)藥疫苗、教育等等,不能簡單粗暴一刀切市場化,最起碼不要把現(xiàn)有國企私有化成私企,資本謀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會給國家、人民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然而,事與愿違,我陸續(xù)看到水務、鹽業(yè)、疫苗等等市場化改革所帶來的諸多事故,私有化借著混改試點的名義大行其道。孫中山作為代表民族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革命家尚且主張“節(jié)制資本”,“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為何當今共產(chǎn)黨的天下卻要將“操縱國民之生計”拱手相送私有資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