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高明
2009年12月24日,針對公眾對轉基因主糧商業(yè)化安全證書的質疑,人民網(wǎng)組織了一次專家訪談,三名專家,即黃大昉、楊曉光、彭于發(fā)均為轉基因技術的支持者。訪談中,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黃大昉研究員以“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為由,論證未來要大幅度增產,必須依靠轉基因。在他們眼里,轉基因食品不存在什么風險,可放心食用。
他們批評媒體和公眾的“負面”輿論,阻礙了轉基因作物的商業(yè)化進程。
針對筆者提出的問題:“如果轉基因作物的基因通過授粉等途徑向四周‘漂移’,可能會引發(fā)生態(tài)危機?!秉S大昉解釋道:2020年我國糧食要比現(xiàn)在增產10%,而過去10年中國糧食增產僅為2.5%;常規(guī)育種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可是單靠常?guī)育種不行;就目前全球資源少人口多的現(xiàn)狀來說,轉基因是解決糧食短缺現(xiàn)狀“唯一可取”技術;就中國制定的2020年新增糧食一千億斤的具體目標來看,轉基因技術商業(yè)化也是必由之路。
對于專家所指的“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我們找不到出處。據(jù)農業(yè)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00~2009、1999~2008、1998~2007、1997~2006、1996~2005這五個10年段的糧食增長,分別是14.85%、3.99%、-2.1%、0.67%和-4.1%。哪一個都跟“2.5%”沾不上邊。專家們拋出這樣一個數(shù)據(jù),來力挺轉基因似乎有欠嚴謹。當然,過去十幾年,我國糧食增產幅度小,這倒是沒錯的。
我們仔細分析過去20年的糧食變化趨勢,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1999~2003年間,糧食產量呈現(xiàn)下降,由5.123億噸下降到4.306億噸;而2003~2008期間,糧食產量重又回升,由4.306億噸上升到5.250億噸。農業(yè)部官員聲稱,中國目前尚沒有種植轉基因作物,那么最近5年中國糧食產量肯定不是轉基因的功勞。是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有問題嗎?
且不說黃大昉研究員回答媒體疑問是明顯的“答非所問”,有意轉移話題,單就其宣稱的“轉基因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唯一選擇”這一論調,筆者認為也不是符合科學事實的。
試分析如下:
第一,轉基因僅占糧食構成要素的八分之一,而非唯一。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包含“水、土、肥、種、密、保、管、工”8個方面,即毛澤東主席強調的農業(yè)“八字憲法”。轉基因僅在“種”上做文章,其他要素則以生態(tài)和人為因素為主。由于種地不賺錢,農民不愿意伺候土地,用地不養(yǎng)地,地力下降才是造成糧食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最近30年來,我國耕地退化程度已遠超過過去上百年?;謴偷亓π枰罅坑袡C肥還田,并采取精耕細作農耕方式。轉基因是在大農藥、大化肥、除草劑基礎上做“種”的文章,會讓人越來越懶,地越種越瘦,并增加了生產成本。
第二,長期看來,轉基因作物并不增產。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從過去的300多公斤/畝,提高到700多公斤/畝,現(xiàn)在逼近900公斤/畝,那才是真增產。轉基因品種只是對蟲害有所控制而已,其畝產量如果多種幾代就越來越低。美國是轉基因最多的國家,其技術遠比中國先進,但該國糧食總產僅3.63億噸,遠低于中國5.01億噸;其單產也不行,中國糧食單產為278公斤/畝,美國只有125公斤/畝。美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農業(yè)技術包括轉基因技術,耕地還比中國多了11億畝,為什么其糧食無論單產還是總產,反而不如中國呢?
第三,我國糧食產量難以提高的因素在人而不在技術。糧食產量的決定因素,一是單產,二是播種面積。在單產增幅不大的前提下,播種面積或播種季數(shù)減少導致產量下降。上世紀50年代,糧食單產很低,多年徘徊在100公斤/畝左右。在這一階段,決定糧食產量的主導因素是播種面積。1962~1995期間,中國政府加大對農業(yè)投入,尤其是實施 “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幅度提高,糧食單產迅速增長到283公斤/畝。打那以后,糧食單產增幅變慢,一直徘徊在 300公斤/畝上下,并一度由2006年的314.4公斤下降到2008年的286公斤。因此,過去10年中國糧食增產僅為2.5%,不是品種不行,而是農民不愿意種地。袁隆平老家的農民改“兩季稻”為“一季稻”,再好的品種也保證不了產量,包括轉基因種子。
第四,美國的轉基因例子不足以說明問題。生物安全委員會專家稱,早在1993年,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食品——轉基因晚熟西紅柿就已正式投放美國市場了,說明轉基因不存在安全問題。他希望中國步美國之后塵,“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上種植轉基因水稻面積最大的國家?!北娝苤?,在關乎人類生死存亡重大問題上,美國政府向來是很不負責的,歷屆政府對氣候變化的態(tài)度就是明證。他們無視大氣二氧化碳上升趨勢,拒絕采取積極有效的減排措施。轉基因的始作俑者是英國,為什么該國不帶頭轉基因?這里面的道理不言自明。另外,美國人發(fā)展的轉基因作物,也不是小麥等主糧,而是西紅柿等非主要食物,玉米和大豆轉基因種植面積雖然很大,但都是以能源植物、飼料和出口為主。
第五,不能回避轉基因作物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風險。生物安全委員會大部分專家來自轉基因領域,“干什么的吆喝什么”,其公信力本身就值得懷疑。轉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確定性:一是轉基因對生命結構改變后的連鎖反應不確定;二是轉基因導致食物鏈“潛在風險”不確定;三是轉基因污染、增殖、擴散及其清除途徑不確定。在這些不確定前提下,我們帶頭將Bt基因轉入13億人的主食,害莫大焉。DDT剛發(fā)明的時候是作為高新技術出現(xiàn)的,發(fā)明人還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后來發(fā)現(xiàn)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破壞,被禁止使用。
如果發(fā)現(xiàn)農藥出了問題,可以不生產,不使用,但轉基因生物出了問題,則根本無法控制,所轉移的基因根本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總之,制約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要調動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大力恢復耕地的質量,這是比推廣轉基因作物更為緊迫的任務。轉基因作為高技術儲備我們可以搞,而且要集中優(yōu)勢兵力搞,像核武器那樣,是用來嚇人的,而不是拿來吃的。轉基因進入食物鏈還是要慎重再慎重。絕不能為了少數(shù)人的利益,而犧牲公眾利益和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