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晚
國防部重磅宣布
中國成功實施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這是我國第7次對外公開宣布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
“陸基中段反導”
到底是什么?
七班長帶你深度解讀
什么是陸基中段
反導攔截技術
彈道導彈的飛行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上升段
當導彈從發(fā)射架發(fā)射到飛出大氣層之前,這一階段叫做上升段;
中段
導彈飛行飛出大氣層,在大氣層外飛向目標,這一階段是飛行中段;
末段
重返大氣層后,導彈到達目標區(qū)域上方繼而命中目標,這一階段被稱為重返大氣層階段,或者叫末段。
針對導彈的三種飛行階段,自然而然也就分別對應了三種攔截方式:“助推段”防御系統(tǒng)、“中段”防御系統(tǒng)、“末段”防御系統(tǒng)。

▲ 圖片來源:eg365
在反導家族中,陸基中段反導是指在陸地上攔截彈道導彈的武器系統(tǒng)。
這項技術主要是指在大氣層外,在外太空,在導彈的飛行中段對導彈進行攔截。
為什么要在中段進行導彈攔截
之所以要在中段進行攔截,是因為在導彈的拋物線飛行彈道中,中段速度比末段低很多 ,而且處于大氣層以外,干擾少、目標特征明顯 ,同時彈道導彈在中段飛行時間更長,讓反導系統(tǒng)有足夠反應時間,提高攔截成功率。

這期間要進行雷達識別、判斷軌跡、速度、并進行跟蹤,再發(fā)射攔截彈進行動能撞擊,和對方發(fā)射的導彈彈頭對撞,其技術難度非常大,是導彈防御技術中最具挑戰(zhàn)性的部分。
軍事專家劉曉峰表示,中段攔截的導彈一般重量大、動能大,這要求中段反導動能也要大,飛行速度要快,發(fā)射時機要準。同時,陸基處于后方安全環(huán)境,且對空間、重量的限制較少,還具有進行遠程預警、快速攔截的優(yōu)勢,靠陸基解決更理想。
我國第7次對外公開宣布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
這是我國第7次對外公開宣布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
此前6次分別發(fā)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2018年2月5日、2021年2月4日、2022年6月19日。
每一次,都很重要,因為這是一項重要的防御性技術,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全。


強盾在手
不懼亮劍
捍衛(wèi)和平
來源:央視軍事綜合CCTV-7《礪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