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 情深意長
天高地厚 情深意長
趙營波
中國共產黨同人民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是黨在為民族求生存的抗日戰(zhàn)爭、為人民求解放的解放戰(zhàn)爭中,同人民群眾生命換生命、鮮血換鮮血建立起來的奮勇向前的力量、堅固可靠的長城,是我們戰(zhàn)勝敵人、克服困難的根本保證。共產黨人把為人民求解放當作最高的天,把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聯(lián)視為生死與共的魚水情,當作立于不敗的堅實大地,當作事業(yè)能夠根深葉茂的豐厚沃土,這是我們的共產黨能夠不斷勝利、不斷前進的根本原因。
革命領袖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一文中說:“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毛澤東選集》第3巻,第1050頁。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版)?,F在建設時期,也要教育干部們懂得這個道理,珍惜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做好為人民服務的各項工作。
不斷地發(fā)現、選拔和培養(yǎng)對勞動人民有感情、對社會主義有熱情、有堅定的馬列主義信仰、對社會進步和國家發(fā)展有責任感的同志們,擔當各級領導干部的崗位職責,是我們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前進的組織保障。本文講幾個小故事,希望有助于讀者們理解和珍惜這種感情:
一、人民群眾架起的人橋
人們常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勞苦大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我媽媽說,也是大嬸、大娘、小媳婦、大閨女日夜納鞋底、做軍鞋、推磨、碾糧,趕出來的。媽媽說,那時為了給解放軍做軍鞋,婦女們幾乎都是沒日沒夜地勞作,眼睛都熬紅了,手勒出了血裹上塊布繼續(xù)干。那時都窮,點不起燈,都是在一個房子較大的家里點一個油燈,大家來一起趕制軍鞋。沒有任何報酬,都是自覺自愿地干活,支援前線。村里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都參加解放軍上前線打仗,我父親說他們真正是老百姓的子弟兵,他們敬重群眾如兄長,扎營村莊時都是自覺為群眾挑水、干農活;群眾也把他們視為子弟、親骨肉。
父親說,打淮海戰(zhàn)役時天氣已經很冷,河里已經結了薄冰。有一次,他們的部隊要過河開往前線,原來已經準備淌水過去,到河邊卻看到有許多群眾站在河里扛著門板為他們架起了一座人橋,其中有大爺、大娘,也有大姑娘、小媳婦,他們說,決不讓解放軍因淌水過河穿著冰冷的衣服上戰(zhàn)場。父親和戰(zhàn)友們都說,踏著群眾站在冰水里用肩膀扛起的橋過河,心中真是不落忍。這樣的人民軍隊沖鋒陷陣,自然很有戰(zhàn)斗力!因為心中記著人民群眾深厚的感情,所以能勇往直前!
可以說,共產黨政權是人民群眾以廣泛參戰(zhàn)的實際行動民主選出來的。
二、一擔水餃俘虜了一個連
一些革命前輩說,大淮海戰(zhàn)役時,很多群眾自覺自愿地推著獨輪車載著糧食,送給部隊。有許多從山東老解放區(qū)來的老鄉(xiāng),千里推車送糧,自己卻吃糠和野菜,把好糧食省下來供應部隊。春節(jié)期間還把自己不舍得吃的豬、羊送到部隊,改善部隊的伙食。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卻是吃不上、喝不上,士氣低落。被我軍包圍,斷了地面供應線,空投的少量食品也近半被風吹落到我方陣地。
那時,雙方都挖了許多戰(zhàn)壕,縱橫交錯,有不少都連通了。過年時,一個炊事班老班長挑著水餃去給前線部隊送飯,沒留神走入了國民黨軍隊的戰(zhàn)壕。待他發(fā)現時,敵兵已經沖過來了,想掉頭跑已經來不及了。但他畢竟是老戰(zhàn)士,靈機一動,主動走上前,一邊說:“蔣軍弟兄們,過年了,我代表解放軍給你們送水餃來了。每人一碗,吃了不夠,就跟我走。吃完飯,想走就走,想留就留。不勉強你們。”許多國民黨官兵都拿著碗圍過來,我們的老班長給他們每人盛了一碗。吃完了,他們就跟著老班長到我方來了。這位炊事班老班長用一擔水餃就俘虜了敵軍一個連,被記了一次三等功。可謂人心所向。
三、主動投誠的土匪
父親說,參加西南剿匪時,他發(fā)瘧疾。部隊首長沒讓他參加戰(zhàn)斗,讓他押送兩個俘虜到團部,然后自己到團衛(wèi)生隊治病。西南地區(qū)多山,那時山崖之間往往架著獨木橋。沒走過這種橋的人,走上去都很害怕,況且父親那時打擺子一時冷,一時熱,身體虛弱,抖得厲害,也就更上不了橋。他怕俘虜乘機跑了,就讓兩個被綁著的俘虜一個走在他前面,一個跟在他后面。他用繩子牽著。走到橋中間時,父親抖得厲害,兩個俘虜一前一后主動扶著他,才沒掉下山崖。過橋后,俘虜說:“解放軍長官,請你把捆我們的繩子解開吧。我們不跑。如果我們想跑,剛才就不會救你了。我們原來都是窮苦農民,被土匪逼迫沒法生活,才自己也當土匪混飯吃的。我們知道共產黨是窮人的軍隊,為打土匪救窮苦人來的。前面還有幾道山崖,你要是走不穩(wěn)掉下去了,誰帶我們到俘虜營哪?我們到哪里吃飯呀?”父親又給他們講了一些窮苦人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能有好日子的道理,就給他們松綁了。他們攙著父親,安全地又走過了幾道山崖獨木橋,順利到達團部。父親還因此得到了團政委的表揚,說他能搞政治宣傳。其實,主要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為人民求解放的軍隊,才會使土匪主動投誠。
為天下者興。
四、不要房租的房東
媽媽說,解放初部隊駐扎在浙江舟山地區(qū)時,老鄉(xiāng)們可好啦!到農村找房子,鄉(xiāng)親們都爭相把好房子讓出來給部隊住。媽媽說,那時出門從來不鎖門。房東老鄉(xiāng)會主動替媽媽看門。如果鎖門,房東就會不高興,說不信任了。說是房東,又不算房東,因為他們拒收房租,還在生活上周全照顧。不收房租,怎么算是房東呢?只能是親人了。
有一天,媽媽從外面回來,見到許多纏著白布的人在院子里舉行儀式。問后得知,是家族祭奠祖宗的日子。相親們提供給父母住的房子,原來是供著祖宗牌位的祠堂。媽媽說,那說明人民群眾對黨對人民軍隊有著很圣潔的感情,不然就不會把神圣的供著祖宗的祠堂讓出來,給他們住了。
五、不能愧對這份深厚的感情
我的小學二年級是在蚌埠市釣魚臺小學上的,當時隨軍住在蚌埠市南營房。有一天下午,我放學回家,看到迎河橋頭有個大爺在賣花生,就拿出了僅有的5分錢賣花生。那位大爺捧了一大把花生裝到我的衣袋說:“不用買,我喜歡部隊的孩子,拿去吃吧!”我堅持把錢給了他。媽媽見天晚了,走出營房大門接我。我遞花生讓媽媽吃,還說:“5分錢買了這么多,便宜吧?”媽媽說:“傻孩子,5分錢怎么能買到花生呢?人家大爺是看你是部隊的孩子,送你吃的。人家不認識你,也不認識我,憑什么對你那么好?是人家大爺對解放軍的一份感情。你長大了一定要對得起這些善良的人民群眾。”
父母所在部隊后來轉移到肥東縣六家畈駐扎。我和弟弟初到農村感到什么都新鮮,有一天站在曬稻場看社員們把曬好的稻子挑到糧站去交公糧。有位青年農民要我們跟著他送稻,回程就讓我和弟弟坐進稻筐里挑我們回來。我和弟弟感到很好玩,來回跟著他跑了多趟。他當時對我們說:“你們的父親過去為人民打江山立功勞,所以我現在要為你們出點力,盡個心。”
晚上,父親在家里正在和一個部下談話,把我叫到面前說:“你們兩個小混蛋白天的事,我都知道了。人家挑稻子已經很累了,你們怎么還讓人家回程挑著?”我說:“是他讓我們跟著回程挑我們的。”父親說:“人家跟你客氣你們就當福氣啦?人家是對解放軍的一份感情,不是看你兩個小混蛋可愛!”令我罰站很長時間,直到那位叔叔走了,還讓我站了一會。此事讓我愧疚,記住了這件事的教訓,對我后來的精神發(fā)育很有好處。
從大處說,咱們中國老百姓也是全世界最好的老百姓。例如,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餓死了那么多人,全國沒有發(fā)生一起搶糧庫的事件。再例如,大煉鋼鐵期間有些地方把農民們的鐵鍋、鍋鏟都砸了煉鐵,群眾也沒有太多怨言。人民群眾相信我們黨能夠自己認識錯誤、自己糾正錯誤,相信社會主義能夠自我完善。全世界到哪里能找到這樣好的老百姓?在這些勤勞善良的老百姓頭上頤指氣使、作威作福,貪污老百姓的血汗,良心何在?怎么下得去手?。?!
群眾路線教育,首先要教育干部們對老百姓要有感情,要有愛心。要把自己擺在同群眾平等的位置,平等待人才能同群眾心連心,協(xié)同努力建設祖國。清康熙年間知縣高以永在內鄉(xiāng)任職期間寫了一幅對聯(lián):“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菏澤市及各縣區(qū)主要負責人座談時,給市、縣委書記們念了這幅對聯(lián)。他說,這對聯(lián)以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系。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市委書記、縣委書記擔負著領班子、帶隊伍、抓發(fā)展、保穩(wěn)定的重任,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干工作搞事業(yè)都要靠這一點,才能練就金剛不壞之身。要勤奮工作,對黨和人民事業(yè)高度負責,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1991年我應邀到航空航天部科技研究院講學,有位父母家在該院的新華社記者帶我去看望國家信訪局附近一條過街地下通道里住著的上訪群眾。11月的晚上,北京已經很冷,那些上訪群眾在水泥地上鋪幾張報紙或紙箱片,蓋著很薄的衣被,吃著從菜市場垃圾堆撿來的菜葉。我看了揪心地痛。我掏出工作證給他們看過,然后說:“我是社會科學研究者,沒權解決你們的問題。如果你們愿意對我說情況,我可以認真研究你們反映的問題。寫出研究報告提供領導同志參考,完善政策,采取一些解決問題的措施”。有些群眾很認真地對我說了許多真實的情況,還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建議,都是我在書本、圖書資料室里找不到的研究材料。我感到他們就是我的老師,應該尊重他們,關心他們,向他們請教。比如,有個老年人說他是新疆建設兵團一個團的老職工,10年前領導派他去一個很遠的沙漠地帶種樹,他種活了一片樹林,回來請功。該團卻改制了,熟人都找不到了?;麅陨弦舱也坏剿拿?,工資也沒法補領。都不認他了。他要求領導干部和他一起到那片樹林看看,都不愿去。實在委屈他了。我記下了他反映的情況,當時我想到如果國家建立林權證制度,他如果種的是經濟林,收益歸他所有,如果種的是生態(tài)林,就按實效給他補償。就能避免這類問題,有利于生態(tài)建設。我后來寫出的生態(tài)建設論文,就說了這個建議。還通過國家環(huán)保部自然司的劉玉凱老師向上轉達我這個建議。其他一些同志也進行了積極研究和建議,多方努力促成了林權證的實行。我還通過宋劍老師向國務院領導同志反映了上訪群眾的艱難生活,聽說有關部門已經采取了一些改善他們生活條件的措施。
勞動群眾受到壞干部的欺壓或拖拉干部的怠慢,沒有制造動亂或者參與恐怖組織的活動,而是來向我們反映情況和問題,不是對我們的信任嗎?信訪局是反映社會問題比較集中的地方,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渠道和窗口了解社情民意。要教育干部們對信訪群眾有感情,要把信訪群眾當親人、當朋友、當老師,而不是當敵人、當乞丐、當包袱、麻煩。到信訪群眾中找問題,以問題為導向,研究修正政策、完善制度,要成為我們共產黨人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建立限時回饋信訪信息的責任制,建立良性反饋機制,才能有效地遏制腐敗,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信訪量。
三年前,我院辦公樓前的過街橋上,有個八十多歲的乞丐斜躺在橋梯上,臉很紅,肯定有高血壓、心臟病之類的疾病。兩個多月了,城管局勸不走他,也不敢硬拉他,怕出人命。該區(qū)的城管局的同志聽說我搞大協(xié)調學研究,通過一個同事找我示范怎么解決這類問題。我當時正好剛寫完一篇論文,可以抽空義務幫助解決這個難題。城管局的兩個同志要跟著我學習,我要求他們都不要穿制服,且離遠一點。我走上前說:“大爺!你躺在這里不難受嗎?生病了怎么辦?”他問道:“你是喊我嗎?已經10年沒人喊我大爺了。”我說:“你比我年長許多,我當然應該喊你大爺了!你家在哪里?你家里還有其他人嗎?你在這里要飯,你的子女不覺得丟人嗎?”他說,他家在本省××縣××鄉(xiāng),兩個女兒早已嫁人,兒子是小學教師。因兒媳婦說他吃閑飯,他賭氣到省城來要飯的。我遞給他一張名片,對他說,他們家鄉(xiāng)的人到省城來看病,還有電視臺報道,都會讓他家鄉(xiāng)人看到他在省城要飯,會讓他兒子丟臉。如果他沒有子女,政府的養(yǎng)老院肯定會養(yǎng)他。他有子女就必須負責養(yǎng)他,“如果你兒子不想養(yǎng)你老,請他來同我簽約,我養(yǎng)你老。我一個教授的工資也養(yǎng)得起你。就是你兒子沒臉了。”我又給他三元錢,對他說:“你用這錢坐公交車,到收容站去。他們會照顧你,送你回家的。如果收容站不留你,你再電話給我。讓這個小伙子送你去。”他于是很順從地跟著城管局的小伙子走了。算是順利解決了問題。
在旁邊觀摩的那個城管局的小姑娘對該局長說:“教授的大協(xié)調學確實有用,但是我學不了。他對著要飯的喊大爺,我怎么喊得出來?”。我說:“共產黨的部隊就是窮人的部隊,里頭要飯的多了。共產黨就是為窮苦人翻身求解放的,我當兵時拉練到農村去扎營,對長輩都是喊大娘、大爺,都很自然。他年齡比我們大得多,是人民群眾的一員,怎么不能喊他大爺呢?你尊重他,關心他,他才聽你話。就這么簡單。如果學不會,不是你的學習能力不夠,是你的感情不到位。”
熱愛人民才能做好為人民服務的工作。
作者簡介:趙營波,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研究員,文學筆名“蒼桑”,主要從事大協(xié)調學——研究人類同自然與社會各環(huán)節(jié)大尺度交叉協(xié)調規(guī)律及其應用的科學,為可持續(xù)綜合發(fā)展提供規(guī)劃、科研、發(fā)明、技改、管理、決策、環(huán)保、預測等宏觀協(xié)調的服務。自1977年至今在全國和國際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刊物發(fā)表了《人類大轉折時期的科技革命》、《宏觀調控與大協(xié)調學》、《環(huán)境容量與城市綜合規(guī)劃》等210篇論文,出版了《大協(xié)調學》、《協(xié)調發(fā)展與改革問題》等三本專著,正在修改第四本專著《大協(xié)調學與統(tǒng)籌運作》(70萬字),已列入出版社計劃。擁有國家專利一項。中國未來研究會常務理事、大協(xié)調學會籌委會主任、聯(lián)合國“未來世界研究計劃” (UNU\WIDER\Millennium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大協(xié)調學顧問、南開大學21世紀青年研究會顧問、全國三家雜志編委、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大協(xié)調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內外每天有67,000多個網站介紹。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員,已發(fā)表《茶葉》、《人生之歌》、《焓的幸?!?、《世間的惑與不惑》等詩歌散文百多篇。
E-mail: [email protected]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djhk/sw/2017-01-12/42109.html-紅色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