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兩封嚴厲電報,盡顯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優(yōu)良作風
毛澤東兩封嚴厲電報,盡顯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優(yōu)良作風
陳宗良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在黨的發(fā)展和建設上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然而,時至今日,這一作風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門變味了、走樣了,或礙于情感,流于形式;或別有用心,居心叵測。近日,重新閱讀西柏坡的文獻,發(fā)現兩封電報,其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令我們今天許多人汗顏。
第一封電報是1948年12月7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東北野戰(zhàn)軍先遣兵團程子華、黃志勇,華北野戰(zhàn)軍第二兵團楊得志、羅瑞卿、耿飚,華北野戰(zhàn)軍第三兵團楊成武、李天煥并告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等人的電報,其中寫到:“楊、李過去違背軍委多次清楚明確的命令,擅自放棄割斷張、宣聯系的任務,放任三十五軍東逃,是極其錯誤的。今后,楊、李任務是包圍張垣之敵,務必不使該敵向西向東或繞道跑掉,如敵逃跑則堅決全殲之。楊、李應嚴令所部負此完全責任,不得延誤。”“現三十五軍及宣化敵一部正向東逃跑。楊、羅、耿應遵軍委多次電令,阻止敵人東逃,如果該敵由下花園、新保安向東逃掉,則由楊、羅、耿負責。”“程、黃應令所部迅速到達并占領懷來、八達嶺一線,隔斷東西敵人聯系,并相機殲滅該段敵人。”看得出,這是毛澤東批評下屬并安排任務的電報,但“極其錯誤”“負完全責任”“不得延誤”這樣嚴厲的用詞,在西柏坡時期毛澤東的電報中,是十分罕見的。
◆1948年,毛澤東在西柏坡。
毛澤東為什么十分震怒,進行如此嚴厲的批評?事情的起因是在平津戰(zhàn)役期間,為促使傅作義轉變,中央決定在平張線上殲滅敵一部或大部。為此,命令楊成武、李天煥率領的華北野戰(zhàn)軍第三兵團包圍張家口,吸引北平傅作義派郭景云率35軍增援后,隔斷張家口、宣化之敵,將敵分割包圍,防止敵人向西或向東逃跑;命令楊得志、羅瑞卿、耿飚率領的華北野戰(zhàn)軍第二兵團由易縣紫荊關出涿鹿向宣化、懷來進擊;命令程子華、黃志勇率領的東北先遣兵團急速秘密地向南口、懷來前進,協(xié)同楊、羅、耿和楊、李兩兵團殲滅35軍。但一方面是由于程、黃兵團行進途中,在經過密云時,發(fā)現守軍只有一個師的兵力,隨即激戰(zhàn)一天攻占密云。結果打草驚蛇,泄露了東北野戰(zhàn)軍入關的秘密行動,同時貽誤戰(zhàn)機,未能按照軍委指示趕到懷來、南口一線。傅作義發(fā)現東北野戰(zhàn)軍入關后,急令35軍撤回北平;另一方面是由于楊成武、李天煥等估計錯誤,沒有嚴格執(zhí)行中央部署。致使35軍在接到撤退命令后,竟乘車三百余輛向東逃跑,沿途竟沒有受到我軍的有效阻擊。
毛澤東的震怒和嚴厲批評,立即驚醒了我軍參戰(zhàn)將領,我軍各部立即動員,以晝夜行軍200公里的速度直插目標,同時利用各種方式對敵開展阻擊、追擊、截擊,終于在12月8日將35軍包圍在新保安,完成了中央的部署。之后,按照中央的統(tǒng)一部署,于12月22日全殲35軍,由此拉開了整個平津戰(zhàn)役的序幕,也為平津戰(zhàn)役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封電報是1948年3月6日,毛澤東致電劉少奇,闡述政策與經驗的關系。在批評許多下級黨部不請示中央甚至中央局,擅自決定其自以為正確其實是錯誤的政策,以及在工作方法上缺乏聯系的問題時,同時對中央和中央工委的錯誤進行了自我批評。其中寫到:“我感覺各地所犯的許多錯誤,主要的(壞人搗亂一項原因不是主要的)是由于領導機關所規(guī)定的政策缺乏明確性,未將許可做的事和不許可做的事公開明確地分清界限。其所以未能明確分清界限,是由于領導者自己對于所要做的事缺乏充分經驗(自己沒有執(zhí)行過某種政策的充分經驗),或者對于他人的經驗不重視,或者由于不應有的疏忽以致未能分清政策的界限。其次,是由于領導者雖然知道劃分政策的界限,但只作了簡單的說明,沒有作系統(tǒng)的說明。根據經驗,任何政策,如果只作簡單的說明,而不作系統(tǒng)的說明,即不能動員黨與群眾,從事正確的實踐。以上兩種情況,各中央局與中央均應分擔責任。”看得出,這既是批評下級,又是對中央和中央工委的工作作檢討的電報。
◆1948年3月,毛澤東率領在陜北轉戰(zhàn)了一年的中央縱隊東渡黃河前往西柏坡。
毛澤東為什么要作自我檢討呢?這得從土地改革運動說起。1947年7月,中央工委進入西柏坡后,即根據中央的指示,在劉少奇的支持下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來自全國各個解放區(qū)的10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經過近兩個月的討論,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明確提出要廢除封建和半封建的土地剝削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10月10日,經中共中央批準,正式對外公布,隨之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各個解放區(qū)開展。但隨著土地改革運動的進行,中央很快發(fā)現運動出現的“左”的問題,主要是錯劃階級成分,侵犯中農利益,侵犯工商業(yè)利益以及隨意打人、殺人等,也就是毛澤東在電報中所說的“各地所犯的許多錯誤”。
中央在檢視這些錯誤時,“各地所犯錯誤”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及中央機關所制定的政策缺乏明確性或沒有作詳細的系統(tǒng)的說明。為此,在1948年前幾個月,“中央集中全力解決在新形勢下面關于土地改革方面、工商業(yè)方面、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面、關于整黨方面、關于新區(qū)工作方面的各項具體的政策和策略的問題,反對黨內右的和‘左’的偏向,而主要是‘左’的偏向。” 并要求全黨特別是領導同志要深刻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充分認識到“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中共中央關于1948年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的指示。
通過檢視,中共中央很快對有關政策進行了完善,先后發(fā)出了《中共中央關于糾正土地改革宣傳中“左”的傾向的指示》《中共中央關于在革命老區(qū)半老區(qū)進行土地改革與整黨工作的指示》以及《中共中央關于對待在華外國人的政策的指示》等數十個文電和指示,有力地糾正了土地改革和其他方面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保證了中國革命的順利進行。
兩封電報,一封是中央批評下屬的,一封是在批評別人同時作自我批評的。從這兩封電報,我們可以看出:第一,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自覺地拿起這個武器,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八七會議在批評陳獨秀右傾錯誤的基礎上,開始了探索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正確道路。遵義會議通過批評“左”傾錯誤,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延安整風時,毛澤東把批評和自我批評、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作為我們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通過嚴肅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清除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等不良作風的影響。西柏坡時期的這兩封電報,針對具體的事情和工作,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分別起到了迅速改善戰(zhàn)場的態(tài)勢,修訂和完善黨的政策的目的,推動了戰(zhàn)爭和革命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第二,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必須著眼于黨的事業(yè)發(fā)展和同志們的進步,堅持“治病救人”的方針。早在延安整風時,毛澤東就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指出:“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以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這樣兩個目的。對于人的處理問題取謹慎的態(tài)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這是我們的興旺發(fā)達的標志之一。”在西柏坡,受到中央批評后,我華北楊、李兵團和楊、羅、耿兵團以及東北野戰(zhàn)軍先遣兵團迅速糾正錯誤,克服各種困難,調整了戰(zhàn)場部署,為平津戰(zhàn)役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基礎。1948年12月10日,毛澤東致電林彪等,指出:“我楊、李兵團(一縱)數日前曾于張垣、宣化間殲敵一個師大部并占領宣化,昨(九)日又英勇擊退張垣敵主力多次突擊,確保自己包圍陣地(二縱)。我楊、羅、耿兵團昨(九)日英勇擊退新保安敵三十五軍、懷來敵一○四軍的兩面夾擊,完成了對三十五軍的確實包圍。我程、黃兵團前日曾攻占密云(十一縱),九、十兩日又殲十六軍軍部及該軍一○九師又二十二師一個團(四縱),并控制懷來、南口間鐵路線,完成對一○四軍的包圍。凡此均堪慶賀,應予嘉獎。”第三,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勇于擔當的精神。毛澤東在致劉少奇的電報中,作自我批評時指出:“我們過去有許多工作,既未能公開地(此點很重要,既是說在報紙上發(fā)表,使廣大人們知道)明確地劃清界限,又未能作系統(tǒng)的說明,不能專責備各中央局,我自己即深感此種責任。最近三個多月,我們即就各項政策,努力研究,展開說明,以補此項缺失。”毛澤東為我們樹立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勇于擔當的光輝典范。
毛澤東說過:“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從兩封電報,可以看出西柏坡時期我們黨如何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可以看出西柏坡時期我們黨良好的黨內風氣,也可以看出西柏坡時期我們黨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原因所在。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llyd/ls/2020-08-21/64619.html-紅色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