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仰 來源:作者博客 日期:2014-06-22 點擊:
近日,中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發(fā)布消息,山西省兩位省部級官員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diào)查。自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對于各級官員的腐敗和違紀現(xiàn)象持續(xù)保持著嚴厲整治的態(tài)勢,“蒼蠅老虎一起抓”,已成為公眾領域和媒體上頻率很高的傳播詞匯,因此,又有兩位省部級官員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diào)查,并沒有引起社會的不安,人們只是默默地問:還有多少?
不久前,美國重要的國家智囊之一,曾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在美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舉辦的“習普峰會后的中俄關(guān)系”論壇上發(fā)表演講,其中講到了腐敗問題。布熱津斯基說:“在諸如‘哪個國家擁有更多的腐敗官員’之類的話題上,中國并不喜歡與美國比較,但我認為在這方面中美兩國可能不相上下。但是,中國與美國在這一領域面臨的問題并不相同,我們的腐敗官員主要秉承了我們在金融領域的文化,即‘不擇手段地撈錢,不擇手段地勒索他人’,而中國的腐敗官員則正是其高官。我原本以為,共產(chǎn)黨人在財富分配方面的原則與我們有很大的區(qū)別,因而(這種腐?。λ麄儍?nèi)部運行和穩(wěn)定的威脅程度要高于我們。中美兩國的問題也許有一些共性的因素,這些問題背后所蘊藏的危險可能十分嚴重。”
布熱津斯基的這番話指出了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當前中國和美國的官場腐敗“不相上下”;其次,中美兩國的官場腐敗原因不同,對于美國來說,官場腐敗源于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資本勢力的本性,當金錢勢力能夠輕松操縱美國政治時,對于金錢的貪婪就很容易與官場權(quán)勢結(jié)合在一起。對于中國的腐敗原因,布熱津斯基沒有指出具體原因,只是指出“正是其高官”這一現(xiàn)象。兩者的差別是,中國的官員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或因違紀違法被處理,一般來說,仕途是終其一生的。而美國的官員經(jīng)常可以在官場、商場光滑地多次轉(zhuǎn)換,因而使得美國官場的腐敗有了更多合法的保護;第三,正是這種差別,使得布熱津斯基認為,腐敗對于中國政治的威脅要高于美國。由此我們可以從中共十八大以來一系列反腐的措施和成果看到,中國政府對于腐敗的重視程度、對于治理腐敗的決心也超過美國。
布熱津斯基這段講話的最后指出:“中美兩國的問題也許有一些共性的因素,這些問題背后所蘊藏的危險可能十分嚴重”。然而,這只是布熱津斯基對此問題的個人認識,他意識到腐敗對于中國和美國的威脅同樣嚴重,卻沒能解釋為何中國反腐的力度和決心更大。對于中國來說,布熱津斯基所言的“共性的因素”的確是存在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官發(fā)財”。那么,為何同樣是“當官發(fā)財”,美國社會對其的容忍度就比中國要大?對中國社會的威脅要高于美國?
我認為,這一現(xiàn)象的背后是中美社會價值觀的不同。美國社會的價值觀簡單說就是金錢至上,財富英雄是美國社會最令人羨慕的對象。因此,美國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設計了一些“合法”方式,允許官商勾結(jié)、官商一體的現(xiàn)象存在。而中國社會幾千年以來“士農(nóng)工商”的劃分,從理念和制度上拒絕官商勾結(jié)和官商一體。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處于較低的層次,不是社會精英信奉和熱情擁抱的價值觀,“視金錢如糞土”的傲氣、骨氣或者說清高,長期以來都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精英的主要價值觀。即便要發(fā)財,也遵循孔子所言:“君子愛財取之以道”,精英人士發(fā)自內(nèi)心地拒絕無條件、無原則地“不擇手段地撈錢”。而布熱津斯基所說中美兩國在腐敗問題上的“共性”,在我看來就是近幾十年以來,美國社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大舉攻占中國,人們在崇洋媚外的大趨勢下,輕視了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將美國社會財富英雄的價值觀當成先進。在這一價值觀的顛覆過程中,中國官員比美國官員擁有更大權(quán)力的傳統(tǒng)改變不大,因而權(quán)錢交易、官商勾結(jié)的發(fā)展勢頭更猛,因而對中國社會的威脅更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案似乎有兩種,一是實行像美國一樣的政治制度,容忍資本對政治的操縱,減少官員或政府的權(quán)力,即所謂“小政府”,同時使得部分腐敗得以合法化,由此從表面上減輕腐敗對社會的危害。為此,最近有人明確提出應該“選擇性反腐”,過去也有人提出腐敗有利于改革,即有利于把中國變成像美國一樣,甚至提出應赦免力主“改革”的官員的腐敗行為。言下之意無非是可以讓某些資本勢力需要的腐敗合法化,以便官商勾結(jié)“合法”地分贓。二是把顛倒的價值觀重新顛倒過來,重新樹立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政府和官員在依然掌握較大權(quán)力的同時,從理念和制度上排斥對“金錢至上”的崇拜,把權(quán)力用于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更高效地為社會服務。我認為前一種方案是中國社會不能接受的。事實上,當今中國政府顯示顯示強大的反腐決心、全社會都看到明顯的反腐力度和成果,正說明中國政府在對待腐敗的更高原則上,采取了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理念,不是以“部分合法化”、“選擇性反腐”來做表面文章,而是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力求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由此,我們應該意識到腐敗治標、治本的問題。調(diào)查、抓人、處理等等,這是治標。在當前腐敗現(xiàn)象嚴重、民怨沸騰的局面下,“亂世用重典”地治標是需要的。然而如果不能治本,治標將變成遙遙無期,抓不勝抓,反不勝反,治標將沒有出頭之日,人們希望的清明廉潔也難以出現(xiàn)。其中關(guān)鍵之一就是要解決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當官為什么?當社會普遍認為“當官發(fā)財”是合理的,當美國社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成為顛撲不破的最高原則,每個人都以發(fā)財為榮,為何官員不能?當自由主義的市場經(jīng)濟成為號令天下的唯一法則,權(quán)力為何不能交易?權(quán)錢交易為何不能進入合法化的市場?因此,當今中國政府在大力反腐的同時,提出建立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我認為是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金錢至上、當官發(fā)財?shù)鹊?,不能成為中國社會不容置疑的價值觀。尤其對于各級官員,必須形成從內(nèi)心抵制這種價值觀的條件反射。因此,自本屆政府大力反腐以來,有報道說報考公務員數(shù)量下降,各級官員官不聊生,有些官員退出公務員、離開體制,在我看來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它無非是讓那些把“當官發(fā)財”當成人生目標的人離開這個行列。如果官員和公務員行列牢固地建立起這樣的價值觀——想發(fā)財?shù)膭e進此門——那么,中國社會將前途無量。
如果“當官發(fā)財”不再成為公認的原則,當官究竟為了什么?在我看來,應該從理念和制度上形成“當官為了榮譽”的結(jié)果和風氣,這種榮譽來自民眾擁護,來自歷史評價,來自個人的羞恥感。榮譽是無價的,任何金錢財富都無法換得,民眾口碑是最高的榮譽,青史留名究竟留一個什么樣的名?當官員離開崗位或退休時,能否良心安寧、問心無愧?這都取決于我們應該認可、接受怎樣的價值觀。近年來,中國社會總有人不斷貶損道德原則、詆毀各種道德形象,這是非常錯誤和有害的。當一些人用西方政治的術(shù)語不斷強調(diào)所謂“合法性”時,我必須強調(diào):道德才是最終的合法性。而道德修養(yǎng)的形成,道德觀念的樹立,道德風氣的普及,毫無疑問就建立在重塑社會價值觀上。只有這樣,對于腐敗才能實現(xiàn)標本兼治。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nèi)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wǎng)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紅色文化網(wǎng),轉(zhuǎn)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llyd/zz/2014-06-22/26365.html-紅色文化網(wǎng)
責任編輯:XQ
更新時間:2014-06-22
關(guān)鍵字:政治 理論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