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本家熱衷慈善:一個騙人的神話
美國資本家熱衷慈善:一個騙人的神話
葉勁松
近些年,不斷有文章講美國資本家(如蓋茨等)建立基金會從事慈善事業(yè)的事。例如,就有不少文章說,比爾.蓋茨將其幾百億資產(chǎn)中的百分之幾十劃入自己的基金會用于慈善事業(yè)。還有不少文章說,美國第二大富豪,也要將上百億的資產(chǎn)投入蓋茨的基金會從事慈善事業(yè)。又如,2007年01月29日,廣州日報刊載了題為《窮人成慈善主力羞紅誰的臉》的文章,文章說,“近日,中華慈善總會統(tǒng)計表明,我國擁有80%以上社會財富的富人對慈善事業(yè)的捐贈小于15%。而‘草根窮人’成為我國慈善業(yè)主力。(新華社1月27日)在西方社會,慈善事業(yè)相當發(fā)達,據(jù)報道,美國每年的慈善資金能占到GDP的2.4%,有近80%來自于國民。其中,最富有的美國人中20%所捐贈的錢,占了全部慈善款的2/3。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每年募集的不足100億元慈善資金尚不足全國GDP的0.05%。其中,富人對慈善事業(yè)的捐贈小于15%。而‘草根窮人’成為我國慈善業(yè)主力。”從這文章看來,殘酷剝削壓迫美國工人階級的美國資本家們,似乎極愛樂善好施。
但是,這些文章不過是在散布一種美麗的、美化美國壟斷資本的神話。其實,美國壟斷資本作為美國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不僅要控制經(jīng)濟領域,它們還要將其勢力滲入到政冶、文化、教育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求控制整個社會。列寧就曾指出:“壟斷既然已經(jīng)形成,而且操縱著幾十億資本,它就絕對不可避免地要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779)。壟斷資本那部分未直接投資于經(jīng)濟,而投資于基金會中的資金,絕大部分并不是用于救濟窮人,而是被經(jīng)濟巨頭們用于將其實力滲入到政治、文化、教育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我國的媒體中,壟斷資本開辦的基金會被說成慈善機構。但這慈善不是什么救濟窮人的慈善,只是壟斷資本控制的媒體,硬要把壟斷資本為自己謀取利益的許多事都叫慈善。曾經(jīng)獲得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學者巴格迪坎,在所著書中,就曾揭露了美國資本家怎樣在教育領域散發(fā)“自我吹噓的”、“從自己的利害出發(fā)作出的解答”的經(jīng)濟學教材的事。這些按資產(chǎn)階級利益編寫的教材,要學生認同、并遵守有利于資產(chǎn)階級的現(xiàn)存經(jīng)濟秩序,不要造反。這種思想控制被美國壟斷資本控判的媒體叫作慈善。壟斷資本以基金會名義資助大學,然后以基金會名義派人擔任大學理事會成員,這種對大學進行人事控制也叫慈善?;饡韵聦佟把芯繖C構”名義,提出有利于壟斷資本利益的、引導政府政策的‘科研成果’,也被稱為慈善?;饡韵聦佟把芯繖C構”名義,派出其“研究機構”的“專家”出任政府高官,掌握政府部門,也被美國壟斷資本控判的媒體叫作慈善……。即不直接投資于經(jīng)濟部門,投資于政治、教育等等以進行對社會各方面進行控制的,都稱為慈善。甚至不直接投資于經(jīng)濟部門,而以基金會名義間接投資于經(jīng)濟部門也叫慈善。被美國壟斷資本控判的媒體,力圖美化壟斷資本,把壟斷資本的許多利己行為都歸之為慈善。
我們理解的、救濟窮人的慈善,美國資產(chǎn)階級很少做。我們來看一看歷史事實。在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時,由于幾千萬失業(yè)者和家屬無錢購買食物,造成美國農(nóng)產(chǎn)品“嚴重過?!?。農(nóng)業(yè)資本家為了消除農(nóng)產(chǎn)品的“供過于求”,以保證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不致下跌太多,他們大量燒毀莊稼,砍伐果樹,將大量牲畜屠宰后拋進河里或山溝,大量銷毀棉花、牛奶等原料和食品?!班l(xiāng)下的牧場主用羊肉喂禿鷹,燒玉米烤火;城里千百萬人卻買不起那賤到使農(nóng)民破產(chǎn)的農(nóng)產(chǎn)品。買不起的原因是失業(yè)的人太多,至于那些幸而還有工作的人,工資也極低,叫做‘餓不死人’的工資?!保ā裁馈陈鼜厮固亍豆鈽s與夢想》商務印書館1980.49、50)
美國壟斷資本辦的《幸?!冯s志對美國當時的貧困狀況有所掩蓋,也不得不承認,當時只有1.2億人的美國,“‘應該說有2500萬人衣食不周,這才是美國經(jīng)濟狀況比較準確的描寫?!罨铕I死人的事例,《幸?!冯s志、《舊金山記事報》、《大西洋》月刊、《紐約時報》和國會聽證會都記載不少。”在全世界最富裕的美國,“千百萬人只因象畜生那樣生活,才免于死亡。賓夕法尼亞州的鄉(xiāng)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羅蘭葉、野蔥、勿忘我草、野萵苣以及一向專給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光榮與夢想》57、56)因此,數(shù)千萬的美國人在饑餓中掙扎,也不能去觸動農(nóng)業(yè)資本家要大量銷毀的糧食、牲畜、牛奶等,去觸動就是“侵犯”資本家的財產(chǎn)權。而資產(chǎn)階級寧愿大量燒毀莊稼,砍伐果樹,將大量牲畜屠宰后拋進河里或山溝,大量銷毀棉花、牛奶等原料和食品,也不愿將他們要銷毀的食物用于救濟幾千萬饑餓的窮人。他們不愿做救濟饑餓的窮人的慈善事。
30年代危機時,美國有200萬人流浪。流浪者的命運是悲慘的,流浪者的隊伍“就像破船爛木,隨處飄流”,一些流浪的姑娘,“為了活命,她們只得向路人出賣肉體,然而一次交易的通常代價只有10美分” (《光榮與夢想》26、27)。面對流浪者的悲慘情景,“汽車大王、福特公司的老板亨利.福特卻說‘嘿,到處流浪,這才是教育青年的最好辦法呢!他們只要流浪幾個月,得到的經(jīng)驗就比在學校里讀幾年書還要多’。要說胡佛總統(tǒng)不贊成福特的話吧,他可從沒吭過一聲?!保ā豆鈽s與夢想》26、27)
事實表明,高喊人權、并通過其控制的媒體大肆宣揚自己熱衷于慈善事業(yè)的資產(chǎn)階級及其代理人, 對由于資產(chǎn)階級剝削壓迫而饑寒交迫的廣大勞動人民,不但不予以救濟,反而對流浪者的悲慘狀況幸災樂禍,并公開叫好。因為人民流浪、人民貧困是符合資產(chǎn)階級的意愿的,福特等資本家企圖用貧困、失業(yè)來“教育”人民。他們認為,經(jīng)過饑寒交迫的人民,將饑不擇食,能忍受資本家施加的高勞動強度,也更能接受資本家給的低廉工資,也就是說,更能忍受資本家的殘酷剝削壓迫,從而使資本家獲得更多利潤。因此,30年代大危機時,人們在資本控制的“《文摘》雜志里讀到的文章,無非是盛贊大蕭條帶來的好處……一個共和黨的新澤西州州長侯選人給選民帶來好消息,‘繁榮太過份,就會敗壞人民的道德品質’。”(《光榮與夢想》59)
在1931年至1932年間,美國工人舉行過兩次各100萬人進軍華盛頓的反饑餓游行,強烈要求政府提供失業(yè)救濟和生活保障。而在慈善問題上沽名釣譽的資產(chǎn)階級及其代理人,為了對人民上好、上足、上徹底饑寒交迫這堂“教育課”,他們不但寧可將勞動人民生產(chǎn)、卻由資產(chǎn)階級所有的“過?!鄙唐反罅夸N毀,也不愿用于救濟貧苦大眾,他們還反對國家經(jīng)濟干預,反對國家用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財富對饑寒加迫的人民給予救濟,反對國家搞失業(yè)救濟等社會福利。他們堅持,人民的貧困,也應靠市場經(jīng)濟來解決。
“《斯克內(nèi)克塔迪明星報》爭辯說‘如果聯(lián)邦政府救濟饑民,這就會開一個危險的先例’,因為這將像英國的失業(yè)救濟法一樣,有使工人不想干活的危險。美國總商會會長賽拉西.斯特朗說:‘要是國會通過失業(yè)救濟法的話,國家一定走下坡路?!嗬L匦Q,實行失業(yè)保險只會使更多的人失業(yè),人們認為這話完全正確?!缎腋!吩驴斆鳠o比的編者說,如果讓非經(jīng)濟因素侵入自由市場,自由市場的良好作用就會被破壞,所有工商界人士不要認為自已應對社會負什么責任。”作為資產(chǎn)階級代理人的美國總統(tǒng)胡佛也說,“擺脫經(jīng)濟蕭條的唯一正當做法是各人自己想辦法。”(《光榮與夢想》32、31)美國壟斷資本控制的《幸?!吩驴f“所有工商界人士不要認為自已應對社會負什么責任”的話,代表了美國資產(chǎn)階級不愿救濟貧苦勞動大眾的態(tài)度。
幾十年后,美國壟斷資本在救濟窮人方面是否有根本改變呢,也沒有?!懊绹S多普通人向無家可歸者伸出熱情援助的手。1992年1月13日,美國《新聞周刊》刊載一篇報道指出:擁有財富較少的人們,對窮人的捐款卻更多。無家可歸者聯(lián)盟執(zhí)行主任瑪麗.布羅斯納安指出:1991年經(jīng)濟衰退期間收到的捐款中只有50美元以下的捐款增加,‘工人階級負起了責任’。研究分析家弗吉尼亞.霍奇金森說:在經(jīng)濟困難時期,富豪們大多停止捐款,而‘財富較少者更多捐款,因為他們更能體會到失去住家或工作的滋味?!保ㄈf光《美國的社會病》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20、121)所以,不僅在中國,“窮人成慈善主力”,在美國,也是“窮人成慈善主力”。
以上是根據(jù)總體的、對窮人的捐款狀況,揭穿美國富人――資產(chǎn)階級們樂善好施、熱衷于救濟窮人的慈善事業(yè)的神話。我們再看最近的、一件許多人都知道的具體事件。
許多美國窮人對承擔冬天取暖費用甚感吃力,并且至少數(shù)萬計的家庭無能力購買取暖燃油。美國窮人希望“樂善好施”的壟斷資本能提供些低價燃油以減輕負擔。為此,13名美國參議員2005年秋季寫信,為低收入家庭向美國石油公司尋求民用燃油補助,希望美國石油資本家們能使窮人買到低價取暖燃油。但美國石油公司、美國石油大老板個人或石油壟斷資本的各種基金會,都未響應這封信,只有委內(nèi)瑞拉總統(tǒng)查偉斯,通過委內(nèi)瑞拉在美國的石油公司――西特戈公司,對此作出響應。委內(nèi)瑞拉當年冬天以4折價格,向美國東部的一些城市的窮人提供了五千萬加侖燃油。2006年冬天,委內(nèi)瑞拉繼續(xù)向美國窮人提供低價取暖燃油。而這兩年中,被我國不少文章大肆渲染的、從事慈善事業(yè)的蓋茨基金會或其它壟斷資本的基金會,就未能在這救濟窮人的、提供低價燃油的慈善事業(yè)中露面。
因此不管從向窮人捐款的數(shù)量,還是長達兩年、涉及東海岸不少城市的低價取暖燃油事件,都使人看到, 我們理解的、以及美國普通群眾理解的救濟窮人的慈善事,不僅中國的、殘酷剝削壓迫工人的資產(chǎn)階級很少做,美國的、殘酷剝削壓迫工人的資產(chǎn)階級也同樣很少做。那些關于美國資產(chǎn)階級熱衷救濟窮人的言論,不過是美化美國資產(chǎn)階級的神話。
美國資產(chǎn)階級自己不愿救濟貧苦大眾,他們反對國家用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財富對人民給予救濟、反對國家用失業(yè)救濟等社會福利救濟勞動大眾的態(tài)度,仍未改變。他們以及他們豢養(yǎng)的“學者”,不斷地用各種說辭為他們、及代表他們利益的美國國家機關向社會福利進攻提供借口。他們說:美國給勞動大眾的社會福利太多,養(yǎng)了懶人、使美國企業(yè)產(chǎn)品成本上升、使美國企業(yè)競爭力下降……。在號稱熱衷慈善事業(yè)的美國壟斷資本的進攻下,不僅美國勞動大眾的實際工資出現(xiàn)增長停滯、乃至下降,美國勞動大眾的社會福利(社會保障)也大幅度下降。
1995年6月21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刊登了桑德斯寫的、題目為《美國老百姓有理由憤怒》的文章。文章說:“近來傳播媒介普遍報道,美國老百姓憤怒了。依我看,美國老百姓應該憤怒?!弊髡咧赋觯骸白?973年以來,這個國家的勞動人民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收入越來越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以前的那種經(jīng)濟保障。在過去22年中,80%的美國家庭實際收入下降或原地踏步。在此期間,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而有錢有勢者的日子卻從來沒有這樣好過?!蔽恼抡f:“在富人越來越富,中等階層和貧困階層越來越窮的情況下,共和黨人竟然通過一系列法案,大幅度削減給勞動人民和窮人的救濟金──使已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生活更加艱難。”
通過以上資料,我們知道,我們理解的、以及美國普通群眾理解的救濟窮人的慈善事,美國壟斷資本及他們的基金會很少做。我們再來看看這些打著“慈善事業(yè)”幌子的壟斷資本基金會,主要干些什么,具體講,是怎樣幫助壟斷資本把勢力滲入到美國社會各方面。這兒,我們先介紹下美國最有勢力的家族之一、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建立的基金會。
“洛克菲勒滲入美國社會生活最突出的手段是以辦‘慈善事業(yè)’為幌子,建立形形色色的基金會……戰(zhàn)時和戰(zhàn)后,洛克菲勒又成立了名目繁多的新的基金會,其中最大的是1940年成立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洛克菲勒就是憑借這些組織,把它的勢力伸向上層建筑各個領域?!保◤偷┐髮W資本主義國家經(jīng)濟研究所《美國壟斷財團》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5、116)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自六十年代以來,它的活動重心已轉向政治方面,成為洛克菲勒家族影響政府政策的一個重要據(jù)點。其主要目的之一是研討美國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狀況,對美國內(nèi)外政策施加影響。1955-1958年,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成立了一個‘特別研究計劃委員會’,下設7個研究小組,搜羅了一批政客、資本家、‘專家’、‘學者’,對政府的各項政策進行研究,發(fā)表各種研究報告。勞倫斯.洛克菲勒供認這一計劃的三個主要目標:‘確定今后10年至15年中美國將受到挑戰(zhàn)的重大問題和機會;闡明必須啟發(fā)和指導接受這些重大挑戰(zhàn)的舉國一致的目的和目標;形成一套可以作為制定國家政策和決定的良好基礎的概念和原則。’洛克菲勒財團企圖控制美國政府政策的意圖,躍然紙上。
洛克菲勒財團還通過基金會控制了其他一些政治組織,在美國政治生活中擴大影響,如對外關系委員會就是洛克菲勒策劃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機構?!@些基金會干預美國政治的另一重要手法,是把基金會的代表人物指派到政府擔任要職,特別是掌管外交大權。戰(zhàn)后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國務卿杜勒斯,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的國務卿臘斯克,尼克松和福特政府的國務卿基辛格(以及后來的卡特總統(tǒng)和總統(tǒng)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筆者注)都是出身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基金會。另外,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的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狄龍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人。
洛克菲勒通過基金會,把它的勢力伸向文化領域,以擴大影響。……洛克菲勒還通過基金會和其他‘捐助’控制著一些‘名牌’大學,如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等?!?/p>
洛克菲勒家族以辦‘社會事業(yè)’為幌子,還通過設立許多房地產(chǎn)公司,達到擴大影響的目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洛克菲勒中心房地產(chǎn)公司。所謂‘洛克菲勒中心’是指紐約曼哈頓地區(qū)一大批建筑群,包括18幢大樓,全部都是壟斷資本大公司的辦公室、商店、餐館、展覽館、播音室、音樂室和紐約最大的電影院?!?/p>
洛克菲勒的基金會,除了控制美國政治和社會生活外,在經(jīng)濟利益上也有重要作用。洛克菲勒第二就曾供認過:‘我們并不區(qū)分企業(yè)利益和慈善事業(yè)利益’。洛克菲勒的基金會都持有大量股票,控制著工業(yè)企業(yè),特別是擁有幾家大石油公司的股票。如洛克菲勒基金會全部資產(chǎn)的38%是由??松陀〉诎布{美孚石油兩家公司的股票構成的。
洛克菲勒家族是利用基金會進行逃稅來積累資本的老手。1913年,老約翰私產(chǎn)已有9億美元,而1937年死時,報稅遺產(chǎn)只有2500萬美元,可見生前已把大筆資金轉入基金會。1960年,洛克菲勒第二死時,私產(chǎn)估計在40億美元以上,除半數(shù)給妻子不付稅外,其余部分早已安置在形形色色的基金會及個人信托基金戶,以及交子女保管,這樣,他的遺產(chǎn)稅分文未付。
另外,洛克菲勒還通過基金會的名義,興辦一些經(jīng)濟性質的組織,如美國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國際協(xié)會,以及與之有關的國際基礎經(jīng)濟公司(多樣化企業(yè)),把勢力滲透到第三世界各國,進行控制和掠奪?!保ā睹绹鴫艛嘭攬F》116~119)
我們再來看看福特汽車公司的最大老板福特家族設立的、名氣挺大的福特基金會??纯串斈暾f“嘿,到處流浪,這才是教育青年的最好辦法呢!他們只要流浪幾個月,得到的經(jīng)驗就比在學校里讀幾年書還要多”的福特,其家族設立的基金會主要干些什么“慈善事”。
由于福特財團經(jīng)濟實力遠不如洛克菲勒財團, 滲入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力量要弱些,所以福特基金會相對于洛克菲勒基金會,更大比重是從事經(jīng)濟活動?!袄细L赜?936年設立福特基金會,反映了福特家族擴大其活動的范圍?!搅?973年,資產(chǎn)(基金會資產(chǎn)-筆者注)迅速擴大到32.8億美元,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基金會。……福特基金會的一項活動是進行債券、股票買賣和貸款,從這一點看,它是一個具有相當實力的金融機構?;饡钟懈L仄嚬?0%的股票,但從1956年起,福特家族決定對外出售公司股票,因而到1972年,基金會持有的份額減為16%。同時,基金會將出售股票的收入,用于購買其他企業(yè)的股票和債券。據(jù)美國報刊報道,福特基金會擁有250種不同的股票,其中對某些企業(yè)的持股超過5%。
福特基金會貸款的范圍相當廣泛,主要對象是一些大公司。如1962年,對石油、鐵路、公用事業(yè)、電視、金融等部門的61家公司貸款共2.4億美元。還向西歐、加拿大的政府和私人公司提供貸款。
福特基金會還是福特公司吞并其他企業(yè)的得力工具。如1961年,福特汽車公司從福特基金會取得本公司100萬股股票,用來和菲爾科公司交換股票,把菲爾科公司變?yōu)樽约旱淖庸?。美國報刊稱,這是基金會吞并企業(yè)的典型事例。
福特基金會還大搞對外‘援肋’,力圖加強對發(fā)展中國家進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滲透。五十年代,它的主要‘援肋’對象是印度和西歐,后來轉向亞非拉地區(qū)?!?/p>
福特基金會是福特家族對美國政治施加影響的重要工具。福特基金會的許多成員,常常出任美國政府要職。如福特基金會主席麥喬治.邦迪在1961-1965年間,當上了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參與入侵古巴、干涉多米尼加、侵略越南的重大決策活動。肯尼迪政府管理預算的臺維.貝爾也是福特基金會的人物??夏岬希s翰遜政府的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和約翰遜政府的預算局局長克米特.戈登,都是福特基金會的重要成員。亨利.基辛格被任命為國務卿后,除了拉攏麥喬治.邦迪之外,又把福特基金會的威廉.唐納德遜放在負責專管能源問題的重要職位上?!?(《美國壟斷財團》338~340)
我國研究美國問題的著名學者陳寶森,在觀察了美國壟斷資本的眾多基金會后,也寫道,壟斷資本設立“家族基金,既能盡量少納稅,又能品嘗做好事的精神慰藉(即獲得做“慈善”事的名聲――筆者注),同時又使這部分財產(chǎn)依舊同家族保持著除了紅利以外的一切所有權關系(所以,這些資產(chǎn)并未捐出,還是壟斷資本的資產(chǎn),并未成為窮人的資產(chǎn)――筆者注)。據(jù)對13家最重要的基金會(其中12家是由權貴掌握的)所作的調(diào)查表明,這些基金會中,有2/3的理事來自上層階級。基金會推行的各種重要的精神和文化計劃,對形成美國社會的框架和價值觀具有很大影響,因而成為美國現(xiàn)行制度的重要支柱。美國上層階級還建立了各種協(xié)會、學會和研究會,它們?yōu)楫敊嗾叱洚斨悄?提供咨訊,影響決策。這些組織的領導也是由上層分子占去大部分席位。企業(yè)界權貴對美國名牌大學的控制更為直接……企業(yè)界權貴對主要大學的控制和影響主要是通過家族饋贈、個人饋贈、基金會和公司饋贈等財政支持(而這些控制行為被說成慈善事業(yè)──筆者注)以及在理事會中的服務來實現(xiàn)的?!写蠹s200家大工業(yè)公司和200家金融公司在30所大學的理事會中有自己的代表?!保?陳寶森《美國經(jīng)濟與政府政策》世界知識出版社1988.603、604)
“基金會推行的各種重要的精神和文化計劃,對形成美國社會的框架和價值觀具有很大影響,因而成為美國現(xiàn)行制度的重要支柱”,以及美國基金會對大學的控制,都說明壟斷資本通過基金會將其勢力滲入教育、文化界,將代表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社會主體思想,灌輸給學生和人民,使學生和人民認同并遵守代表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社會主體思想(如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自由市場經(jīng)濟合理性等),認同并遵從現(xiàn)行的、有利于資產(chǎn)階級的經(jīng)濟、社會制度,以保證資產(chǎn)階級永遠是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以保證資產(chǎn)階級永遠能攫取工人階級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而自肥。即為了實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的江山萬年長。
從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的情況,以及陳寶森教授的介紹可知道,壟斷資本設立基金會, 其目的是通過基金會,使其勢力向政治、文化、教育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同時,還通過基金會逃稅、沽名釣譽,還通過基金會這“慈善機構”進行經(jīng)濟活動。即成立基金會的目的不是做救濟窮人的慈善事。美國壟斷資本的基金會從事慈善事業(yè)的說法,不過是美國壟斷資本控制的媒體散布的一種騙人的神話。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nèi)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wǎng)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紅色文化網(wǎng),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xxhq/qq/2013-05-02/17829.html-紅色文化網(wǎng)
相關文章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