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巖:國企私有化才是最大腐敗
兩會期間,總書記關于“深化國企改革是大文章,國有企業(yè)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加強”的講話,令人增添信心;倒是聽到有些官員專家的話讓人生疑生憂。
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主導和帶動一國整體經濟的運行和發(fā)展,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通則,是囯家有效調控宏觀經濟、糾治巿場失效和實現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決定性條件。社會主義國家以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理應比資本主義國家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發(fā)揮更重大的作用。
深化改革,既要積極引導各種非公經濟與公有經濟一起進入市場,平等競爭發(fā)展,又要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確保國有經濟能夠有效控制國防科工、金融、能源、鐵路等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對國民經濟健康發(fā)展發(fā)揮主導作用。相比較而言,歐洲國家在經濟私有化、自由化浪潮后的今天,仍保有相當高的國有化程度,國有經濟在許多重點經濟部門居支配地位,國企投資占國家投資總額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法國占到27%;而我國改革以來,國有經濟無論是企業(yè)數量還是資本占比不斷下降,目前在全國企業(yè)資產中的國資所占比重已降到20%左右。中國是處于后起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深化國企改革的結果,總體上只宜提高而不可再降低國有經濟所占比重。
近年實踐證明,我國僅存不多的大型國企盡管存在不少問題,但在推進改革開放、維系國計民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和支撐國家經濟戰(zhàn)略發(fā)展大局上,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決定性重大作用。深化國企改革,不是要國企簡單地退出陣地,出賣產權,而是重在完善現代企業(yè)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效益,規(guī)范行為約束,增強實力、活力、競爭力和控制力。
混合所有制的性質取決于誰控股,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若以為加入WTO,就只有合作沒有較量,我們可以敞開胸懷,擁抱外國資本和私人資本,不需要老想著誰控股,連本國的經濟命脈、戰(zhàn)略產業(yè)都可栓到人家的戰(zhàn)車上,恐怕連西方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也做不到。應當嚴禁以國企改制為名,放棄國資控股權,改變重點國企性質。
深化國企改革,要求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管理,由實物形態(tài)管理為主轉變?yōu)閮r值形態(tài)管理為主,這不等于說今后可以不重視國企發(fā)展,只重視國資運作。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能光看資本增值數量,更要看資產實際質量,關鍵和基礎還在于實體經濟。搞好做強國企,才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立于不敗的支柱和基石,靠別的是靠不住的。
有人把國企當作腐敗根源,稱國企私有化是從體制上反腐的根本之策。其實,國企私有化恰恰是最大最徹底的腐敗。所謂腐敗,本質就是化公為私,用國企私有化的辦法解決腐敗問題,實質是搞了徹頭徹尾徹里徹外的公權私化、公利私有,從根本制度上實現化公為私的腐敗目的。好端端的國企,資產被低價折股,私分賤賣,造成國資變相流失,而代價是大批國企自毀,大批職工下崗,國家實體經濟空心化,讓本應惠及廣大人民的改革紅利變味!民眾的擔心不是多余的,我們的社會需要讓這種擔心變成放心?!?作者是昆侖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llyd/jj/2014-03-13/25246.html-紅色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