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華:70年前,一場巨大的陰謀改變了戰(zhàn)爭走向
70年前,一場巨大的陰謀改變了戰(zhàn)爭走向
王立華
【1950年10月8日,應朝鮮政府請求,毛主席黨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決策】
中國一些精英總是愛批陰謀論,特別是拼命反對有可能涉及到美國的陰謀論。有時候美國人不置可否,一些人就急切地跳起來指責。讓人想起那句話: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
他們在害怕什么呢?可能是害怕中國人民相信某個國家真的用陰謀坑中國,影響他們對外部環(huán)境幾十年如一日的判斷,進而影響他們極力倡導的制度接軌。
但問題是,美國真的不會耍陰謀嗎?非也!
今年是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參戰(zhàn)70周年?;赝?0年前那場慘烈戰(zhàn)爭,就是因為對美國的巨大陰謀不重視,導致兵敗如山倒。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僅用3天時間就攻進南朝鮮首都漢城,兩個多月就橫掃半島南部的大部地區(qū),幾乎只剩下有美軍防守的釜山防御圈,那是朝鮮南端的一小部分。但沒想到勝利在望時,人民軍掉進麥克阿瑟精心設計的陷阱,被美軍出其不意地仁川登陸切斷后方補給線,一下子改變了戰(zhàn)爭走向。
仁川是個什么地方?為什么精明的戰(zhàn)爭指揮者,會想不到美軍在仁川出現?看看美國統(tǒng)帥部當時的描述:
“在朝鮮整個彎彎曲曲的海岸線上,再沒有比仁川更難突擊的地點了。仁川的天然防御條件使敵對的一方幾乎無法從海上接近。退潮時,30英尺高的潮水在近一英里寬的泥灘上留下一條難以通過的彎曲水道。這塊泥灘好像是專為使我們的坦克登陸艦擱淺并使其成為炮兵的目標而形成的。……登陸作戰(zhàn)時間選擇在臺風季節(jié),狂風很可能把我們的登陸部隊吹散,使他們全部暴露在敵人面前而被消滅掉。”【1】
麥克阿瑟選擇9月15日登陸,這一天只有兩個小時的漲潮期可以利用,如果超出這段時間,登陸艦艇就會在泥灘上擱淺喪失戰(zhàn)斗力,而且一次臺風也正在形成。誰能想到,美國人會搞出這種幾乎無法做到的愚蠢冒險的陰謀呢?
但在北京,密切關注朝鮮局勢的毛爺爺想到了,解放軍總參作戰(zhàn)部的雷英夫等想到了,他們甚至根據潮汐規(guī)律,精確判斷美軍登陸會在9月15日凌晨6時開始。這個巨大陰謀,麥克阿瑟從7月初開始醞釀,8月中旬擬訂作戰(zhàn)計劃,8月23日高層軍事會議通過,9月15日組織實施。而毛爺爺在7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曾3次提醒朝鮮同志,敵人會從仁川登陸,有切斷人民軍后路的危險。他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說:
“還在今年四月間,金日成同志到北京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他,要嚴重地注意外國反動軍隊侵略朝鮮的可能性。七月中旬,七月下旬和九月上旬,我們又三次告訴朝鮮同志,要他們注意敵人有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后路的危險,人民軍應當作充分準備,適時地向北面撤退,保存主力,從長期戰(zhàn)爭中爭取勝利。所有這些建議都未能引起朝鮮同志的注意,以致陷入敵人預先設好的圈套,人民軍主力被敵人切斷。”【2】
無論相信還是不相信,陰謀都在那里悄悄地推進。
【仁川登陸】
為了保證陰謀實施,麥克阿瑟派出一個年輕的海軍上尉,提前半個月登上仁川港附近的一個島子,進行了兩周偵察活動,確定了人民軍火炮位置,測量了沿海堤岸高度,還在9月15日美軍即將登陸時,成功地打開了一座燈塔上的指示燈,引導第一批美軍登陸艦船順利駛入仁川港。登陸陰謀完全達成突然性,并迅速取得勝利。
【麥克阿瑟(前)正在登陸仁川】
假象帶來的慣性思維,使人對陰謀視而不見,對提醒聽而不聞。沒有重視美國的巨大陰謀,導致戰(zhàn)爭形勢瞬間逆轉,英勇善戰(zhàn)的軍隊在即將勝利時崩潰,不得不向中國告急求救。
勝利者趾高氣昂地越過三八線,并迅速推進到中國邊境。
這時,麥克阿瑟的對手變了,他面對的是能夠對陰謀洞若觀火的中國統(tǒng)帥,是料事如神、用兵如神的毛爺爺。盡管中國一再警告美國不會置之不理,美國卻固執(zhí)地認為,中國不可能也不敢出兵,甚至還爭論 “不會置之不理”的名詞是什么意思。后來即使已經遭遇了中國軍隊還不相信是真的,結果就是把美軍送進了預設的死亡陷阱,讓美國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敗績。
以玩陰謀而得盛名的麥克阿瑟,終于見識了人類極致的戰(zhàn)爭智慧,成了被毛爺爺牽著鼻子走的蠢貨。
其實,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當然,不會講得太明白了。
因為,另一場較量開始了。
注 釋:
【1】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李奇微回憶錄:朝鮮戰(zhàn)爭》,軍事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52頁。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黨的文獻》,2000年第4期,第39頁。逄先知、李捷《毛澤東與抗美援朝》一文,引用的1950年10月2日毛澤東致斯大林沒有發(fā)出的電報手稿。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llyd/ls/2020-02-25/61519.html-紅色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