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8
李希光
  看看這兩天的媒體報道,一方面是利比亞反政府將領承認戰(zhàn)敗,幾十萬難民無家可歸。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和聯(lián)合國仍然就是否在利比亞領空設立禁飛區(qū)喋喋不休地爭吵。一個月來,整個世界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國家被撕裂。
  當前利比亞的內(nèi)戰(zhàn)和內(nèi)亂,讓人想起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的《四川好女人》中的一場戲。兩個女人都說那孩子是自己的。法官決定,把孩子劈為兩半,平分給兩女人。其中一女人說,這孩子我不要" />

《图书管理员的女朋友》,9.1成人免费视频app官网版,影音先锋色中色,爱 爱 爱 电影,亚洲美女污污污的视频在线观看,篮球亚洲杯预选赛直播,试爱电影完整,99久久婷婷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与已婚人妻爱田奈奈

紅色文化網(wǎng)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李希光:利比亞動蕩為何被誤讀

利比亞動蕩為何被誤讀

2011-03-18

李希光

  看看這兩天的媒體報道,一方面是利比亞反政府將領承認戰(zhàn)敗,幾十萬難民無家可歸。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和聯(lián)合國仍然就是否在利比亞領空設立禁飛區(qū)喋喋不休地爭吵。一個月來,整個世界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國家被撕裂。

  當前利比亞的內(nèi)戰(zhàn)和內(nèi)亂,讓人想起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的《四川好女人》中的一場戲。兩個女人都說那孩子是自己的。法官決定,把孩子劈為兩半,平分給兩女人。其中一女人說,這孩子我不要了,給那女人吧。法官這時知道誰是孩子的真正母親了。

  過去一個月來,媒體就利比亞亂局進行了狂轟濫炸式的報道,人們悲哀地、無助地觀望利比亞發(fā)生的悲劇。利比亞就像那兩個女人爭奪的嬰兒,世界上善良的人都在期待著聯(lián)合國作為法官,阻止利比亞被戰(zhàn)爭撕裂,幫助這個國家走向民族和解。

  在觀察和討論利比亞局勢時,我們不應該被無知、偏見和微博式的狂想與沖動所左右。法國著名哲學家阿蘭·巴丟在《世界報》上發(fā)表文章《阿拉伯世界的東風何時掃去西方的傲慢》說,“懶懶的、進入黃昏的西方仍然稱自己是‘國際社會’,并相信自己仍是世界的統(tǒng)治者,并繼續(xù)教訓世界其他國家。這是多么可悲的殖民者的傲慢?!?/p>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所看到的關于利比亞的新聞報道和評論,多是為了某種理念發(fā)出的戰(zhàn)爭吶喊聲,而不是呼喚和平的聲音。利比亞人民究竟需要什么?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我所看到的新聞報道,真假難以判斷。我們在媒體上聽到的聲音都是的黎波里反對派或西方的聲音。所有媒體都應該有勇氣對的黎波里做客觀的新聞報道,讓國際社會看到更真實完整的利比亞畫面。

  40年前,卡扎菲是作為現(xiàn)代利比亞國家的奠基者上臺的。他打著民族主義的旗幟,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清除意大利的新殖民主義殘余,同時也把各個部落統(tǒng)一到他的旗幟下。卡扎菲從一上臺,就是一個世俗的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他反對伊斯蘭極端主義,他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和“基地”組織的死敵。近年來,美國情報部門與利比亞在反對基地組織的斗爭中緊密合作?!盎亍苯M織的暗殺名單上有卡扎菲的名字。

  卡扎菲大膽地進行他所謂的社會主義實驗和參與式民主實驗,但都失敗了。更大的失敗是,他沒有把利比亞建成一個真正的民族國家。利比亞各部落和家族仍默默地掌握權力,這些權力分成兩股勢力:一種是挺卡扎菲的力量,一種是推翻他的力量。

  卡扎菲不是西方漫畫嘲弄的小丑、瘋子。作為的黎波里尼亞地區(qū)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卡扎菲在這個地區(qū)有強大號召力。他不僅控制著強大的陸軍和空軍,他還有一支泛非洲武裝(被西方媒體稱為雇傭軍),這支泛非洲武裝的官兵來自利比亞南部的撒哈拉地區(qū)、北尼日利亞地區(qū)和乍得。他還有能力組織動員成千上萬的“粉絲”舉行支持他的示威游行。在利比亞還有很多與卡扎菲執(zhí)政利益攸關的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力挺卡扎菲政權。

  美國著名政治學者本杰明·巴伯最近撰文評論說,假設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利比亞將會陷入伊拉克或索馬里式的內(nèi)亂、內(nèi)戰(zhàn)。利比亞的內(nèi)亂或內(nèi)戰(zhàn)將導致改革喪失其必需的社會與政治穩(wěn)定。這種內(nèi)亂和內(nèi)戰(zhàn)還會導致新的獨裁者上臺,甚至基地組織和宗教極端勢力也會利用利比亞的內(nèi)亂,擴張在這個地區(qū)的勢力。

  利比亞的前途,關鍵在于利比亞是否擁有一個現(xiàn)代的律師、工程師、商人、教師和醫(yī)生組成的中產(chǎn)階級,這些人能夠獨立于各個部落和家族, 成為一個現(xiàn)代型民族國家的主體力量。

  一個月以來,一些中國媒體跟著西方媒體誤讀利比亞局勢,把利比亞亂局簡單地視為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繼續(xù)。事實上,阿拉伯人從來沒有,也十分反感把突尼斯革命稱為“茉莉花革命”。半島電視臺駐北京首席記者伊扎特在他的博客中寫道:“當年,獨裁者本·阿里把自己1987年發(fā)動的推翻前總統(tǒng)布爾吉巴的政變稱為‘茉莉花革命’。對今天的突尼斯人來說,那次政變是一種恥辱。”

  為什么一些中國媒體嚴重誤讀當前阿拉伯抗議?伊扎特說,中國西亞和北非專家很多都不說阿拉伯語,他們獲取的信息多來自英語媒體,這些媒體多以西方思維模式思考問題。還有評論說,一些媒體人把自己禁錮在一個封閉的信仰系統(tǒng)里。他們在報道和傳播新聞時,只挑選那些讓他們聽起來挺舒服的事實片段。任何記者在新聞中報道了有損于他們封閉價值體系的事實,將會被無數(shù)飛來的板磚拍得粉碎。這種思想禁閉的后果,導致了對利比亞的新聞誤讀。

(作者是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nèi)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wǎng)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紅色文化網(wǎng),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xxhq/qq/2013-05-02/11262.html-紅色文化網(wǎng)

獻一朵花: 鮮花數(shù)量:
責任編輯:RC 更新時間:2013-05-02 關鍵字:利比亞  西方  媒體  李希光  

話題

推薦

點擊排行

鮮花排行


頁面
放大
頁面
還原
版權:紅色文化網(wǎng) | 主辦: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
地址:海淀區(qū)太平路甲40號金玉元寫字樓A座二層 | 郵編:100039 | 聯(lián)系電話:010-52513511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備案序號:京ICP備13020994號 | 技術支持:網(wǎng)大互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