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錫良:土耳其雖為北約成員國 但終究只是大國手上的棋子
土耳其,以一種冒失的方式打下了軍事強國俄羅斯的飛機,而這架飛機理論上并未實質(zhì)性侵犯土耳其什么主權(quán),有一個非常特定的事實是,俄軍機是在執(zhí)行反恐任務(wù),跨越土耳其領(lǐng)空的時間也不過幾秒,這跟土耳其飛機習(xí)慣性侵犯敘利亞領(lǐng)空相比完全微不足道,直接擊落俄軍機極不理智。
飛機已經(jīng)打下,國際危機也就在那一刻起被制造,盡管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并且得了北約和美國的支持承諾。但是,如果認為這樣就可以輕松解決危機,恐怕是異想天開,普京不會這樣罷休,俄羅斯人民也不會答應(yīng),倘若有人相信經(jīng)濟衰退的俄國人一定會咽下這口氣,那絕對是打錯了算盤。
個人以為,如果歐洲要和平,如果土耳其想和平,最好也是最直接的外交解決方案是: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親自前往莫斯科對攻擊事件進行“解釋”,并且以一種各方心照不宣的合理方式表示出低姿態(tài),所謂合理的方式應(yīng)該包含三個方面:承認誤擊并道歉;承諾對損失的合理賠償;承諾不再發(fā)生類似事件并支持俄方的反恐進程。
如果能在各方斡旋下實現(xiàn)在莫斯科的握手,從事件制造者土耳其來講,也并不太過損失面子,畢竟它擊落了飛機,而普京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國際顏面,最最重要的是,和平解決危機以后,國際反恐合作才可以快速回到合作的軌道上來。
如果美國和北約強硬地支持土耳其與俄羅斯頑固地對抗,其后果將是嚴(yán)重的,土耳其將失去安全,歐洲也不會得到安全,恐怖力量將獲得極其寶貴的緩沖時間,唯一可能短期獲利的只有美國。歐洲必須清醒地盤算一下安全代價,到底值不值得讓美國坐收漁利?歐洲人民到底愿不愿意承受動蕩的代價?
如果任由這次突發(fā)事件將反恐合作徹底葬送,長期而言,對美國未必實質(zhì)性利好,美國和歐洲若想借俄羅斯經(jīng)濟困難一舉擊倒它,恐怕也是打錯了算盤,事實上,所有幻想一棍子將北極熊打死的國家最后都會遭遇失敗,美歐不必挺而走險。大家特別要注意的是:土耳其與ISIS之間模模糊糊的關(guān)系本身就是一個國際性事件,如果一個國家公然與恐怖分子站在一起,無論歐美打著多么正義的旗號打擊俄羅斯,戰(zhàn)爭的正義性并不在美歐一方。
土耳其,雖為北約成員國,但終究只是大國手上的棋子,任性可以有,但別玩過了頭,玩過了頭,最后就只能成為大國的犧牲品。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nèi)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wǎng)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紅色文化網(wǎng),轉(zhuǎn)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xxhq/yz/2015-11-27/35159.html-紅色文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