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仁:我去過的集體經濟村子,無一不是農民富裕、環(huán)境優(yōu)美、街道整潔
鄉(xiāng)村振興依然要靠延安精神
葛元仁
2024年5月15日晚上,在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子不忘延安情”志愿服務隊的同學交流時,一個同學問:“葛老師,你認為現在鄉(xiāng)村振興靠什么?”
現在關于振興鄉(xiāng)村的話題是熱點,方法是五花八門,自然引起了大學生們的關注,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學生。
筆者始終認為,只有立足于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指出的“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作為指導思想,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單純靠外部輸入“資金”,“人才”,“技術”,而不靠“內因”——祖祖輩輩生活在農村,對農業(yè)、農村最了解的農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鄉(xiāng)村振興是實現不了的。因為農民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動力,必然是鄉(xiāng)村振興的主力軍。
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在內因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兩條”(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建黨之初全黨的共識,因為它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已經明明白白的說清楚了。也就是說,要教育農民和各級黨組織,“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走公有制的社會主義道路,保證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在集體手中,使土地能夠集約化生產,提高產量,發(fā)展集體經濟,才能保證農民對分配有發(fā)言權,實現農民當家作主,共同富裕。我在農村插隊的七年中,每年都要參加生產隊的年終分配。先由各小隊的會計集中逐一審核各生產小隊的全年收支情況。然后各小隊每家每戶出一個“主事”的,共同商討當年勞動成果的分配,經常是反復多次后,意見統(tǒng)一了才進行分配,充分體現了當家作主的地位。
如果像資本主義社會那樣把土地私有化或變相私有化,建立家庭農場,確實業(yè)能夠使土地集約化生產,提高糧食產量,但只會造成少數人富裕。中國地少人多,家庭農場一旦占有大量土地,必然使大量失去土地的使用權的農民成為農業(yè)雇傭工人。分配上是農場主一個人說了算,農民就喪失了分配的決定權,業(yè)談不上“共同富裕”。資本主義國家的家庭農場已經證明,“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是資本發(fā)展,生存的基礎。“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lián)系了。”(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而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開始或許能夠獲得一些“土地出讓金”,但長遠看,因為沒有了土地,為了生存只能到城市“打工”,但城市的高房價,高消費,使他們不可能馬上融入城市,城市也不可能為他們所有人提供勞動崗位,于是各種治安隱患將擾亂城市發(fā)展。
這與我們黨堅持的為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政治方向是背道而馳的。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實行“聯(lián)產責任制”后的農村,千姿百態(tài)。有始終堅持集體經濟多種經營的,有分田單干的,有進城打工土地撂荒或轉包的,有以種糧食為主的,有以種經濟作物為主的,大城市附近的農村靠旅游增加收入,而偏遠山區(qū)的農村只能靠出售當地的農產品……。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村里年輕人少,大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
如何從中“求是”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就必須解放思想,找到正確的思想路線。改革開放以來,一些人打著“解放思想”的旗號,鼓吹資本主義自由化,否定社會主義制度,他們的言論甚囂塵上,滲透到了一些人的頭腦中,甚至控制了他們的思維。遇事就用資本主義自由化理論來衡量說事,見物不見人,認為只有資本下鄉(xiāng)才能解決“三農”問題。這必然使農業(yè)資本主義化,把鄉(xiāng)村振興引到邪路上去。我們必須從這種思想中解放出來,打碎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理論的“牢籠”,堅持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引下,相信人民群眾有無限創(chuàng)造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地制宜的地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振興鄉(xiāng)村,使得農民共同富裕。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這就要求我們每個從事鄉(xiāng)村振興工作的同志要做人民的仆人,處處從農民的利益著想,幫助解決遇到的問題,為農民服務好。
毛主席還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的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只要我們?yōu)槿嗣窭鎴猿趾玫模瑸槿嗣窭娓恼e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因此,必須發(fā)揚我們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和批評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腳踏實地傾聽群眾的呼聲,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放棄當官做老爺,自視高人一等,自以為是的思想作風,相信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就不會在“頂層設計”中出現不接地氣,只關注糧食產量,不以農民為中心考慮他們的生活,不符合國情,無法實施的政策。就能夠上下一條心,也就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止我們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的目標。
四、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我們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向上級伸手“等、靠、要”,只會培養(yǎng)懶漢精神,希望帝國主義和資本家出資金,技術來幫助我們發(fā)展農業(yè)只能是飲鴆止渴,他們從來不會真心實意地幫助你的。我們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獲得的。
難道不是這樣嗎?
資本對你表現出來“友好”面貌后面就是要控制你(現在已經在種子上控制了我們),讓你為他們獲取更大利潤的目的服務,而你的死活與他們無關。這是他們的階級本性決定的。他們在鄉(xiāng)村振興上表現出來的積極性,是用來掩蓋他們想通過剝削農民勞動的剩余價值,控制農業(yè),并從中獲取利潤,以壯大自己的資本。資本家就是所謂的“社會資本”人格化的代表。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一旦被資本控制,我們的政權就會“地動山搖”,勞動人民將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凡是了解新中國在土地改革完成之后農村、農業(yè)、農民狀況的人,都能明白為什么我們黨立即對農業(yè)生產資料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農村的集體經濟。正是依靠集體經濟把一盤散沙的農民擰成了繩,組織農民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使我國“農業(yè)生產條件發(fā)生顯著改變,生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國灌溉面積已由一九五二年的 3 億畝擴大到現在的 6 億 7 千多萬畝,長江、黃河、淮河、海河、 珠江、遼河、松花江等大江河的一般洪水災害得到初步控制。……1980 年同 1952 年相比,全國糧 食增長近一倍,棉花增長一倍多。盡管人口增長過快,現在已近十億,我們仍然 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證了人民吃飯穿衣的需要。”(《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
新中國的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延安精神所包括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是我們一切事業(yè)(包括農業(yè))發(fā)展的根本。正如毛主席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講的“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
正是在延安精神的影響下,我所考察過的在黨組織領導下發(fā)展集體經濟的村子——河南南街村,河北周家莊,山東代村,山西賈家莊,遼寧小平房村……無一不是農民富裕,環(huán)境優(yōu)美,街道整潔,建設的和城市一樣,有的比城市還好一點。生產日新月異,猶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所以說,鄉(xiāng)村振興依然要靠延安精神,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精神是能夠變物資的!
2024年5月16日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llyd/jj/2024-05-17/88058.html-紅色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