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都干不過的一所學校,它是......
黃埔軍校,正式的名稱叫“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這所學校不管是教官,還是學員,都擁有一個璀璨奪目的名人隊伍。
比如蔣介石、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
比如林彪、杜聿明、王耀武、徐向前、陳賡……
黃埔軍校是蔣介石賴以起家的“本錢”。他在擔任黃埔軍校期間,用各種手段拉攏教官和學員,為他所用。蔣介石掌權后,又將黃埔軍校出身的將領視為心腹,給與重用。在抗戰(zhàn)時期,黃埔軍校出身的將領大多擔任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乃至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
從此,蔣介石完成了“黃埔系”在軍界的接班部署。黃埔系將領率領的部隊,被稱為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其他非黃埔軍校部隊,則是雜牌軍。
不過,雖然黃埔軍校將星如云,可最終沒有干過這一所軍校——在三年解放戰(zhàn)爭中,這所軍校走出來的將領,將蔣介石的“黃埔系”打得落花流水。
這所軍校叫: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日軍政大學”。
抗日軍政大學的前身是1931年創(chuàng)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國紅軍學校。1936年5月,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全面抗戰(zhàn),中共中央決定以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為基礎,創(chuàng)辦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
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紅軍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出席并發(fā)表講話。
1937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機關遷至延安,“西北抗日紅軍大學”也隨之遷往,并改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從1936年創(chuàng)立到1945年結束的9年辦學期間,抗日軍政大學共培訓了8期干部,創(chuàng)辦了12所分校、5所陸軍中學和1所附設中學,培養(yǎng)了抗日軍政干部達20余萬人。
與黃埔軍校比起來,抗日軍政大學更加“星光燦爛”。
抗日軍政大學走出了兩任國家主席。
一是毛澤東。毛澤東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教育委員會主席,還親自給學員上課。1937年4月至7月,毛澤東給抗大學員講授了100多個小時的《實踐論》和《矛盾論》。
二是李先念。李先念擔任抗日軍政大學分校領導工作。
三是楊尚昆。楊尚昆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
抗日軍政大學的校長是林彪,副校長是劉伯承——這兩位,差不多是中共最能打的兩位帥才了。
除了林彪和劉伯承,抗日軍政大學還走出了5名元帥。他們是:朱德、徐向前、陳毅、羅榮桓、葉劍英。朱德、葉劍英擔任過以抗大3分校改編的軍事學院院長。
此外,還有8名大將在抗日軍政大學任職。他們是:粟裕、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張云逸。
據統(tǒng)計,除了這7名元帥和8名大將,還有26名上將、47名中將和129名少將是曾在抗大工作、學習的干部和學員。
那么,抗日軍政大學將星如云,是不是辦學條件非常優(yōu)越?
事實上,從現(xiàn)在的眼光看,抗日軍政大學簡陋得都不像一所學校。這所學校,連最起碼的教室都沒有。夏天,就在樹蔭下或打谷場上聽講;冬天。則在破廟、祠堂或老百姓的羊圈里上課。
沒有黑板,就在門板上寫字;沒有粉筆,就把白土搓條曬干;沒有凳子,就坐在地上聽課;沒有桌子,就以膝蓋為桌;沒有鋼筆,就把子彈變成蘸水筆;沒有墨水,就把鍋底灰、煤灰沖水使用……
對于抗日軍政大學簡陋到極點的辦學條件,毛澤東有一句風趣的話:“你們是石器時代的人,但學的是最進步的科學。”的確如此??谷哲娬髮W條件雖然簡陋,可所學習的軍事理念和指揮體系卻很先進。前面那些未來的國家主席、元帥和將軍,無一不是獨當一面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他們與全體學員一起,戰(zhàn)勝了各種艱難困苦,為抗日、解放事業(yè)和新中國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llyd/js/2019-10-13/59229.html-紅色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