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個”永遠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重回第二故鄉(xiāng)——革命老區(qū)給鄉(xiāng)親們拜年,帶去的年貨家家有份,并同每一家合影留念,共進農家飯。他深情地對大家說,“我邁出人生第一步就來到梁家河,7年時間里,梁家河父老鄉(xiāng)親給了我無數關愛,使我受益終生。我永遠不會忘記梁家河,永遠不會忘記父老鄉(xiāng)親,永遠不會忘記老區(qū)人民。我給大家拜年,祝鄉(xiāng)親們羊年大吉、喜氣洋洋、蒸蒸日上、吉祥如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總書記的話語,溫暖、親切、實在、感人,情深意長。其中,“我永遠不會忘記梁家河,永遠不會忘記父老鄉(xiāng)親,永遠不會忘記老區(qū)人民”,飽含無限深情,深深地觸動著人們的心靈,彰顯出一位共產黨人高尚的品格襟懷:感謝人民,永不忘根、永不忘本、永遠不忘記責任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個”永遠,值得廣大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認真領會、扎實踐行。
黨的發(fā)展實踐告訴我們,緊緊依靠群眾、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各項事業(yè)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寶之一。今天,我們的黨正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既承載著廣大民眾的幸福期待,又擔負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黨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要實現全面改革發(fā)展、造福億萬民眾的大目標,就需要我們堅定不移的依靠群眾,走好黨的群眾路線。因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需要弘揚傳承,黨的群眾路線必須扎扎實實,黨群干群關系應親如血肉、情同魚水。然而,在新的形勢下,一些黨員干部嚴重脫離群眾,他們忘了本丟了魂,或居高臨下、自私自利,或在“最后一公里”處“磨洋工”、打轉轉,與群眾打太極。更有甚者,背離宗旨,不再把群眾的安危與冷暖掛在心上。他們直接侵害群眾利益,挪用、截留直至貪污百姓的“血汗錢”、“保命錢”和農村專項扶貧資金及教育扶貧工程資金等。忘記了自己從哪里來,忘記了人民的養(yǎng)育,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責任和位置,忘記了權為誰所用,也就背叛了宗旨和信念!
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領導干部都始終不能忘本丟魂,要信守忠誠,捍衛(wèi)黨的生命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覺地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心實意的關懷群眾的冷暖安危,與群眾以心換心,心里裝著群眾的苦辣酸甜,扎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等具體問題和困難;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等,要從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fā),做到“一草一木當曉百姓利益,一言一行勿忘黨的宗旨”,用實際行動和具體作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做一個有情有義、有責任有擔當、把群眾當親人的領導干部。要善待人民,為人民謀福祉,始終與人民心相印、同甘共苦,始終把群眾的利益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行動指南和奮斗目標。只有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眾的豐厚沃土,我們才能走得更踏實、更堅定、更長遠。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拜群眾為師,把群眾當親人,傾聽群眾的心聲,立根在群眾之中,黨就能源源不斷的汲取治國智慧、凝聚報國力量,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llyd/zz/2015-02-18/30320.html-紅色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