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拯救世界還是毀滅世界
伯南克:拯救世界還是毀滅世界
2009年2月16日 來源:《管理學家》
2008年12月17日,美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基準利率下調至0-0.25%區(qū)間,標志著美聯儲正式啟動“零利率”貨幣政策。史無前例的“零利率”貨幣政策,不僅是美聯儲近百年貨幣政策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而且是全球貨幣政策的重大轉折點。它將對美國金融市場和總體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將對全球金融貨幣體系和總體經濟活動產生深遠影響,亦將對中國金融貨幣體系和總體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零利率”貨幣政策:“直升機本”終于起飛
“零利率”貨幣政策具有幾項十分重要的含義。
其一,它宣布正常狀態(tài)的貨幣政策已經失效,貨幣政策只能采取異乎尋常的“極端舉措”。眾所周知,所謂正常狀態(tài)的貨幣政策(譬如調節(jié)貼現率、調節(jié)存貸款基準利率、調節(jié)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通過價格手段進行間接調控,即通過改變貨幣市場參與者(主要是商業(yè)銀行)的資金成本,引導商業(yè)銀行的決策行為,商業(yè)銀行的決策行為隨即相應改變企業(yè)和個人的資金融通成本。貨幣政策決策者希望通過此一間接傳導機制,讓金融市場和整體經濟朝著期望的方向運行。
自2007年8月6日次貸危機爆發(fā)以來,美聯儲基準利率從5.25%一路下降,然而美國貨幣市場信用緊縮狀況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迫使美聯儲孤注一擲,斷然采取“零利率”貨幣政策,表明間接調控措施已經完全失效。“零利率”政策的本質就是中央銀行無限量向貨幣市場供應鈔票,是所謂的“數量刺激手段”,它是信用貨幣時代中央銀行最后的特權(也是最大的、最容易被濫用的特權),希望借此緩解貨幣信用極端萎縮之狀態(tài)。
其二,它表明美國金融貨幣體系已經陷入典型的“流動性陷阱”。“流動性陷阱”是天才凱恩斯發(fā)明的術語,形象而貼切地描述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流動性陷阱是經濟體系一個奇怪的困境:無論中央銀行怎么降低利率,商業(yè)銀行就是不愿意增加貸款,既不愿意大量從中央銀行和同業(yè)拆借資金,也不愿意反過來給企業(yè)和個人貸款;相應地,企業(yè)和個人之借款需求同樣持續(xù)萎靡。所有人都全力死守現金不肯松手,整個資金融通活動戛然停頓,實體經濟活動自然深陷通縮和衰退的深淵。多種數據和現象表明:目前的美國金融體系已經陷入典型的“流動性陷阱”。
自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美聯儲幾乎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多次反復降息不說,大量購買債券和其他資產已經使美聯儲資產從不到1萬億美元,激增到2萬多億美元。聯儲資金像滔天洪水般涌入市場,流動性依然枯竭,豈不怪哉!看看商業(yè)銀行超額儲備就知道:2008年6月以來,美國商業(yè)銀行存放在美聯儲的超額儲備資金從5000多億美元激增到8000多億美元。事情已經非常清楚:美國貨幣金融體系的確早已墜入“流動性陷阱”。令人憂慮的是:不僅美國如此,全世界似乎都掉到“流動性陷阱”這個深坑里面去了。英格蘭銀行基準利率是1694年該銀行成立以來最低水平,繼續(xù)降息在所難免;歐洲中央銀行歷來對降息慎之又慎,目前利率水平已經是歷史最低點;日本中央銀行持續(xù)十多年“零利率”或近乎“零利率”,依然沒有將日本經濟拖出流動性陷阱,目前利率水平是0.3%,真是降無可降了。當然,全球其他中央銀行之基準利率也是一降再降。整個人類經濟一起跌入“流動性陷阱”,已無可置疑。
其三,它表明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已經進入典型的“債務-通縮”周期。這是全部金融危機里面最困難、最危險的階段,處理得好,經濟有望盡快回復;處理得不好,經濟就有可能陷入長期衰退,此乃1930年代大蕭條最痛苦之教訓。與凱恩斯同時代的美國經濟學家費雪,被公認為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經濟學大師,正是費雪首次闡述了金融危機的“債務-通縮”機制。
“債務-通縮”周期包括如下六個內在機制。
其一,通貨收縮加劇借款人的還債負擔,導致老的借款人無力還債或破產倒閉。
其二,通貨收縮迫使真實利率急劇上升(根據著名的費雪公式,真實利率等于貿易利率與預期通脹率之差),導致新的借款人無力舉借新貸款。
其三,通貨通縮大幅度削弱企業(yè)收入和利潤,進一步惡化企業(yè)還債能力。原因是企業(yè)收入急劇下降,企業(yè)成本卻沒有等比例下降(尤其是工資成本卻不能等比例下降,所謂名義工資剛性也)。
其四,為了償還債務、或儲備更多現金(所謂“向安全地帶逃竄”)、或“去杠桿化”的迫切需要,企業(yè)和個人拼命拋售資產,迫使資產價格持續(xù)下降。
其五,資產價格持續(xù)下降讓許多企業(yè)和個人凈資產急劇縮水、甚至成為“負資產”,迫使企業(yè)和個人收縮投資和消費支出,從而進一步加劇通貨緊縮和資產價格崩潰。
其六,大量企業(yè)和個人陷于經營困境或無力償債,反過來進一步惡化眾多金融機構之資產負債狀況,迫使金融機構進一步收縮信貸。
上述六個機制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相互強化,形成金融體系和經濟體系持續(xù)衰退和蕭條的“負循環(huán)”。債務-通縮“負循環(huán)”周期的起點是資產價格崩潰,核心是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或資產價格的持續(xù)下滑。
易言之,債務-通縮的“負循環(huán)”周期是資產價格崩潰和實體經濟通貨緊縮相互作用、相互強化的“經濟體系負循環(huán)”,是虛擬經濟“負循環(huán)”和真實經濟“負循環(huán)”相互強化的動態(tài)過程。整體經濟體系一旦陷入如此嚴峻的“負循環(huán)”,試圖將經濟體系“通貨再膨脹”、避免整體經濟衰退和蕭條的貨幣政策手段就近乎完全失效,至少短期內難以奏效。
貨幣政策失效的原因很簡單:一旦債務-通縮“負循環(huán)周期”啟動,通貨膨脹率的下降速度往往超越名義利率的下降速度,根據費雪利率等式,真實利率將急劇上升。真實利率水平才是企業(yè)和個人融資的真實成本,真實利率水平的上升必將大幅度削弱企業(yè)和個人的融資需求。最可怕的是:一旦中央銀行將名義利率降低到“零利率”區(qū)間,而通貨緊縮依然嚴重,那么正常狀態(tài)的貨幣政策就山窮水盡、毫無辦法。貨幣政策當局剩下的唯一武器就是開動印鈔機,無限制向市場注入資金,期望人為制造通貨膨脹或通貨再膨脹來降低真實利率。美聯儲目前遭遇的困境,顯然就是債務-通貨收縮的“負循環(huán)周期”。伯南克和美聯儲遇到了真正的頑敵!
歷史上,最著名的債務-通貨收縮“負循環(huán)周期”是1930年代大蕭條和1990年代日本經濟長期衰退。為什么1930年代大蕭條如此漫長、波及范圍如此廣泛?目前全球經濟學界比較一致的解釋是:美聯儲和財政部沒有出手挽救為數眾多瀕臨倒閉的金融機構,沒有及時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或采取足夠寬松的貨幣政策,金本位制像“金枷鎖”一樣套住了各國貨幣當局,無法采取寬松貨幣政策。為什么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破滅之后,經濟長期深陷衰退蕭條深淵無法自拔?目前有一種解釋是:日本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不夠寬松、不夠大膽。伯南克、盧卡斯(理性預期學派奠基者,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什金(美聯儲理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是此類解釋的代表人物。2003年,伯南克在東京發(fā)表演講,公開批評日本中央銀行不斷重復美聯儲大蕭條期間所犯的政策錯誤,在反通貨收縮過程中猶豫和搖擺。伯南克簡潔地概括了自己反通貨收縮的基本策略“開著直升機從空中無限量撒鈔票”,由此贏得“直升機本”的著名綽號。
現在,“直升機本”終于起飛了!
“零利率”貨幣政策有效嗎?
“零利率”政策正式啟動之時,美聯儲鄭重宣告:“將動用一切可用的政策工具以盡快恢復經濟持續(xù)增長,確保價格水平穩(wěn)定?!蹦敲?,美聯儲還有哪些政策武器可以動用呢?
依照伯南克的闡釋,“零利率”條件下,美聯儲應對通貨緊縮之利器如下。
(1)將聯邦基金利率降到零。
(2)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始終將短期利率控制在較低水平;承諾無限量購買國債直至國債收益率下降為止,目的是要降低長期國債收益率水平,以間接降低企業(yè)和個人的長期借貸成本。
?。?)大量買入私人企業(yè)部門發(fā)行的債券,目的亦是降低企業(yè)債券收益率,亦即降低企業(yè)債務融資之成本。
?。?)積極干預外匯市場,確保美元匯率持續(xù)走弱,以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同時提升美國出口企業(yè)價格競爭力。
?。?)同時使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寬松的財政政策(“雙松政策”),譬如減稅的同時增加貨幣發(fā)行量。
概而言之,五大舉措就是“零利率”條件下的“數量刺激政策”:即通過無限量印發(fā)鈔票,向市場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量,遏制通貨緊縮,恢復價格上漲或穩(wěn)定趨勢,降低真實利率水平,以最終達到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擺脫經濟衰退和蕭條、實現經濟重新增長之目的。
基本的問題是:“零利率貨幣政策”有效嗎?這是一個異常復雜的貨幣理論問題。不幸的是,對如此重要的問題,經濟學家至今沒有明確一致的結論。讓我們從理論邏輯和歷史經驗上稍加闡述。
美聯儲內部研究人員早在2000年就發(fā)表過零利率貨幣政策效果之研究報告,基本結論是:“零利率條件下的諸般政策工具具有內在的局限性,它們的實際效果是非常不確定的?!逼湟?,當經濟金融體系陷入“債務-通縮”陷阱,美聯儲很難有效左右銀行同業(yè)拆借之短期利率。其二,當經濟金融體系深陷“債務-通縮”預期之中時,美聯儲左右長期債務收益率之能力則更弱。其三,盡管有研究者認為:只要美聯儲愿意無限度擴大其資產負債表(即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量),總有一天可以實現“通貨再膨脹”。然而,如何能夠實現“通貨再膨脹”,并沒有發(fā)現一個明確有效的機制。事實上,債務-通縮“負循環(huán)”的關鍵機理就是正常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完全崩潰?!傲憷守泿耪摺钡闹T般手段無法有效恢復正常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當然,經濟學者似乎發(fā)現了“零利率貨幣政策”發(fā)揮作用的機制。第一是心理機制,“零利率”條件下,美聯儲已經無法改變長期債券的供給和需求了,它也不再期望能夠直接降低長期債券收益率。相反,美聯儲“無限量供應基礎貨幣”之明確信號,卻可以有效降低企業(yè)債券收益率(譬如抵押貸款支持債券)與國債收益率之“利差”。因為,只要市場人士相信有一個買家承諾無限量收購企業(yè)債券或相關資產,風險溢價(特別是流動性風險溢價)就會下降,上述“利差”自然相應收窄。過去幾個月美國債券市場“利差”之走勢,似乎證明此種心理機制的確存在。譬如,自從美聯儲宣布購買1000億美元“兩房”自身發(fā)行的債券和5000億“兩房”擔保的抵押貸款資產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S)以來,此類債券收益率持續(xù)下降。當然,由于國債收益率同期亦下降接近于零,前述“利差”水平依然高企。心理機制是否真正有效尚需觀察。
第二是資產組合選擇機制。最近盧卡斯在《華爾街日報》發(fā)表一篇短文,簡要分析了這個機制。一旦經濟金融體系陷入債務-通縮“負循環(huán)”,企業(yè)和個人的資產組合投資行為立刻發(fā)生重大變化。出于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巨大需求,他們迫切希望持有政府發(fā)行的債券和政府擔保的資產。他們如何才能實現這個需求呢?首先是出售其他資產以購買政府擔保資產,然而,市場上政府擔?;蛘l(fā)行的債券非常有限(供給有限),無法滿足需求。投資者怎么辦呢?他們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削減投資和消費,積累大量現金儲備。因此,“負循環(huán)”過程中,個人對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過度需求,乃是造成資產價格崩潰和實體經濟通貨收縮的主要力量。
正常情況下,美聯儲為了刺激消費和投資支出,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買國債,放出基礎貨幣。然而,“零利率”條件下,從流動性和安全性兩個指標衡量,國債和鈔票沒有什么兩樣,公開市場操作等于是等量等質資產互換,無法解決資產供給問題,因而公開市場操作完全失效。此時,美聯儲只有印發(fā)鈔票去購買其他資產,即用兼具流動性和安全性之資產(鈔票)來替換流動性和安全性差的資產,以滿足市場對流動性和安全性之巨大需求。如此一來,投資者就不需要緊縮消費和投資支出來累積現金儲備了,也不需要瘋狂拋售其他資產來獲取現金,從而有助于緩解實體經濟的通貨收縮和資產價格的持續(xù)下滑。當然,盧卡斯認為主要效果是遏制投資和消費支出的急速下降。
歷史經驗究竟支不支持上述機制呢?1930年代大蕭條的經驗和日本1990年代的經驗,并沒有給“零利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有力支持。
或許,人們可以將1929~1933年的衰退和蕭條歸咎于美聯儲過于緊縮的貨幣政策,然而,1933年羅斯福主政之后,尤其是美元相對黃金大幅度貶值以后,美聯儲貨幣政策已經相當寬松,大蕭條卻一直持續(xù)到1939~1940年?!暗屠省被颉傲憷守泿耪摺彼坪跣Ч⑷?。相反,正是大蕭條的歷史經驗,讓經濟學界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貨幣政策對于遏制通貨膨脹或經濟過熱有效,對于遏制通貨收縮或經濟衰退卻無能為力或收效甚微。
1990年代日本的貨幣政策,是典型的“零利率貨幣政策”。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之后,中央銀行很快將基準利率降低到2%,1996年,日本中央銀行進一步將隔夜拆借利率降低到0.5%,1999年4月,日本中央銀行宣布其著名的“零利率政策”,并大體維持至今。毫無疑問,日本貨幣政策非常寬松,然而,“零利率貨幣政策”并沒有刺激日本經濟走出長期衰退的深淵。
美聯儲“零利率”貨幣政策對世界的影響
美聯儲“零利率”政策,本質上說明貨幣政策對于刺激經濟的效果已經喪失。美國下一步刺激經濟的重心將徹底轉向財政手段。
美聯儲“零利率”政策及其隨后將要采取的各種“數量刺激措施”,本質上就是全速開動印鈔機,無限量印制鈔票(實際上當然連印鈔機也不用,只要記賬就行了)。全球基礎貨幣供應量(因為美元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必將急速上漲。挽救此次金融危機的極端措施,將必然導致未來更加嚴重的金融市場泡沫和通貨膨脹危險。
長期而言,美元對重要貨幣的匯率將持續(xù)貶值,盡管短期可能會有技術性反彈。美國國債價格將急劇下降,國債收益率將持續(xù)攀升。只要經濟企穩(wěn)回升,長期國債收益率就可能急升,因為那時通貨膨脹預期將死灰復燃而且一發(fā)不可收拾。
隨著美元泛濫,人民幣匯率存在升值的巨大壓力。日元最近升值讓日本出口企業(yè)苦不堪言(譬如著名的本田汽車公司CEO疾呼政府要穩(wěn)定日元匯率或將日元匯率大幅度貶值,否則本田將沒有生路)。中國出口企業(yè)的日子將更加難過。
未來全球通貨膨脹將極端嚴重。除非美國能夠將金融體系徹底改革,除非美國能夠帶頭努力穩(wěn)定全球匯率體系,除非美國能夠真正從法律上約束美國金融企業(yè)的高杠桿經營模式,除非美國開始約束美元的無限制發(fā)行。
美聯儲的“零利率”政策是美國努力轉嫁金融危機風險和損失的最極端措施。本來,美國那些肆意妄為的金融機構就應該破產,華爾街多年瘋狂積累的財富就應該被蒸發(fā)掉(因為那本來就是虛擬財富或者是使用金融手段去分享世界人民尤其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真實財富)。然而,美聯儲的“零利率”政策本質上仍然是用未來更大的泡沫來挽救今天的泡沫的破滅,全世界人民將繼續(xù)為美聯儲肆無忌憚的貨幣政策買單。 (本文根據作者向松祚先生為《伯克南的美聯儲》一書中文版所作的跋刪節(jié)而成)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xxhq/qq/2013-05-02/15139.html-紅色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