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凌宇:一個打工者為烈士寫傳的情懷
我出生在晉東北山區(qū)的一個普通人家,抗戰(zhàn)時期我家先輩投身抗戰(zhàn),一人參加地方抗戰(zhàn)任縣情報站站長,后被鬼子殘忍殺害。
三人跟隨八路軍四團的肖文玖(解放后為開國少將)、李和輝(1940年犧牲)參軍,全部犧牲。
一人參軍后去了晉察冀日報社工作,后犧牲在阜平(當年一起參加抗戰(zhàn)的同鄉(xiāng)牛步峰(勞模)回憶)
留在家中的則擔任婦救會會長,并且為地方抗日干部提供食宿,成為堅固的堡壘戶。兩人為掩護抗日干部和掩藏抗日物資被日偽打死。一人因家中糧食搶光而餓死。兩人打成重傷,拖著傷殘的身體存活。
從我記事起,家中年年清明為那些當年的革命戰(zhàn)士焚香祭拜(他們犧牲之后,由于多是外地人,則家中承擔了祭拜他們、看護墳墓,并且還有一位國際友人的墳墓)。
家中經(jīng)常談起的也多是當年的往事,提到了很多當年來往的革命戰(zhàn)友。這么多年過去,這些人的事跡已經(jīng)幾近湮沒,名字也鮮有提及,眾多名不見經(jīng)傳,無親人前來祭拜。
唉!世間上金錢的債務好還,人情的債務難還,虧欠歷史的債務更難還。
我便萌生了尋訪他們的事跡,為他們寫傳的想法。我用了最好的十四載青春去執(zhí)著尋訪和不遺余力,終于弄清了一部分烈士的相關事跡。
但是也僅僅是搞清楚了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人則是永遠湮沒在歷史的塵埃當中。這對于我來說是巨大的悔恨與遺憾,估計往后想要尋訪考證出來是愈發(fā)艱難了!
十四年來走遍八省,我義務發(fā)掘還原烈士事跡,為烈士尋親,將烈士遺照送回故土。在此期間我遇到了數(shù)不清的挫折、騙局與人渣,屢屢遭受沉重打擊,但仍矢志不渝的去行動。
我一直用這種方式來永久紀念與緬懷那些為國為民而犧牲的英烈們,他們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員迄今為止仍然難以知曉他們的詳細事跡,一些甚至連名字都犧牲了……
僅以八路軍團長李和輝烈士為例,我凡是知道他戰(zhàn)斗活動過的地方我都會去不辭辛勞地自費去尋訪,從他們最初渡河的陜西韓城芝川鎮(zhèn)到山西侯馬,再到他戰(zhàn)斗并犧牲的晉東北各縣,為了能從知情者了解實情,還要買些禮品相贈。
我掌握了眾多史料后,便著手為他寫傳,前后耗時多年,多次修改,終于完成了十幾萬字的初稿。白天干活,利用晚上往往寫到后半夜。其他沒有被記載的烈士則是數(shù)千到幾萬字不等。
期間使用壞了兩臺電腦。身旁不僅有周邊人的譏諷與侮辱,還有家人的反對和臉色。但這任何壓力與侮辱都絲毫改變不了我的初心。
在各地尋訪烈士時,常有人問我,“你這大老遠過來,是他們的什么人啊?”
我回答:“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當年,他們?yōu)榱宋覀儬奚滑F(xiàn)在,我只想為他們做幾件事。”
雖然這條道路走起來異常地艱辛,充滿荊棘,但只要我還有能力,就會一直走下去……
按照別人的話來講連我是個連自己都顧不了的人,卻一直做這些虛無縹緲的事情。
其實我也沒有做多少也做不了多少,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這也是我這個沒用的人唯一能夠做到的,只是希望他們不會被人們遺忘。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nèi)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wǎng)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紅色文化網(wǎng),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djhk/jswx/2022-06-02/75730.html-紅色文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