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僅是維護先烈及其親屬的合法權益問題 ——專家解讀“狼牙山五壯士”名譽侵權案終審
提要:這已不僅僅是維護先烈及其親屬的合法權益的問題,更承擔了為共和國先烈正名及捍衛(wèi)社會道德底線的社會責任。
受訪專家: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王衛(wèi)國;北京聯(lián)合大學法學院教授 常敏
8月15日,“狼牙山五壯士”名譽侵權案終審判決,認定被告行為侵權
人去世了,名譽權還在
2016年8月15日,“狼牙山五壯士”名譽侵權案塵埃落定。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對狼牙山五壯士后人訴《炎黃春秋》前執(zhí)行主編洪振快侵權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洪振快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7月15日,革命烈士邱少云胞弟邱少華訴孫杰(微博賬號“作業(yè)本”)、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權糾紛案在北京市大興區(qū)法院開庭審理。
此前,還有2013年電視劇《尋路》引發(fā)譚梓生名譽侵權糾紛案、2009年烈士湯慕禹后人狀告《人間正道是滄?!钒傅鹊取4祟惏讣l發(fā),引發(fā)了社會的強烈關注。那么,人去世之后,還擁有和生者一樣的名譽權嗎?筆者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衛(wèi)國、北京聯(lián)合大學法學院教授常敏。
逝者有名譽權嗎
在“狼牙山五壯士”名譽侵權案中,法院判令洪振快立即停止對葛振林、宋學義等“狼牙山五壯士”民族英雄的名譽和榮譽的侵害,并公開發(fā)布賠禮道歉公告。引發(fā)這個案件的是一則微博。2013年8月,廣東警方以張姓網(wǎng)友所發(fā)涉“狼牙山五壯士”的微博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為由,將其行政拘留7天。2013年9月,《炎黃春秋》時任執(zhí)行主編洪振快發(fā)表文章《小學課本“狼牙山五壯士”有多處不實》,質疑警方判定張姓網(wǎng)友微博內容為謠言的依據(jù),并稱警方此舉“開了一個談論歷史有可能獲罪被抓的先河”。隨后,洪振快還撰寫《“狼牙山五壯士”的細節(jié)分歧》一文,發(fā)表在2013年11期《炎黃春秋》上,質疑“狼牙山五壯士”事跡的真實性。2015年8月,狼牙山五壯士”葛振林的兒子葛長生、宋學義的兒子宋福保分別向西城區(qū)法院提起名譽權侵權訴訟,被告皆為洪振快。
對此,王衛(wèi)國表示,“對于逝者的名譽權問題,2001年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公民死亡后,其名譽權應受法律保護;死者名譽權受侵害的,其近親屬有權向法院起訴。”常敏說:“按照傳統(tǒng)的民法理論,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自然人死亡以后就不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不享有民事權利,當然也就談不上有名譽權。但近現(xiàn)代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對逝者人格的侵害,實際上是對其仍在世的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近親屬精神利益和人格尊嚴的直接侵害,同樣屬于侵權,其損害后果表現(xiàn)為使逝者近親屬蒙受感情創(chuàng)傷、精神痛苦或者人格貶損。依照相關司法解釋,逝者名譽權受到保護,烈士當然也包括在內。”
網(wǎng)絡自媒體也不得侵犯逝者名譽權
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達,人們的聯(lián)系越發(fā)緊密,博客、微博等自媒體的興起讓各種信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其中不乏侮辱逝者的文章在網(wǎng)絡上流傳。2014年,逝世導演謝晉名譽侵權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利用信息網(wǎng)絡侵害人身權益典型案例,其案情就是由于原告在網(wǎng)絡上大量散播侮辱死者的言論。
2008年10月18日,著名導演謝晉心源性猝死,逝世于酒店客房內。宋祖德、劉信達分別通過其博客上傳多篇文章,包含謝晉在海外育有一個私生子等內容。多家媒體記者紛紛通過電話采訪了宋祖德,某報社記者還通過電話采訪了劉信達。2009年,謝晉的遺孀徐大雯以宋祖德、劉信達侵害謝晉名譽為由起訴,請求停止侵害、撤銷博客文章、在相關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經(jīng)濟損失10萬元和精神損害撫慰金40萬元。
2009年底,上海市靜安區(qū)法院一審判決宋祖德、劉信達停止侵害、在多家平面和網(wǎng)絡媒體醒目位置刊登向徐大雯公開賠禮道歉的聲明,消除影響;并賠償徐大雯經(jīng)濟損失8.99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人民幣20萬元。宋祖德、劉信達不服上訴,2010年2月,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二審判決,維持原判,駁回上訴。
常敏表示,網(wǎng)絡自媒體的特點是信息傳播快,其造成的負面影響更難消除。這意味著網(wǎng)絡自媒體侵犯名譽權的后果往往更為嚴重,在判決侵權的賠償金額時也會相應提高。謝晉名譽侵權案表明,在公開博客這樣的自媒體中表達,與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方式表達一樣,都應當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博客開設者應當對博客內容承擔法律責任。名譽侵權的兩種主要形式是侮辱和誹謗。因此,此類侵權案的判決也多為判令停止對去逝者名譽和榮譽的侵害,要求被告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jīng)法院審查?;謴兔u、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常敏說,死者家屬因死者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shù)?,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法院可以根據(jù)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jié)、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在多起烈士名譽侵權案中,原告都提起了精神損害賠償。
不貶損烈士的討論不構成侵權
侮辱、誹謗烈士構成侵權,那么,討論烈士事跡的真實性和細節(jié)是否構成侵權呢?在“狼牙山五壯士”名譽侵權案中,法院認為被告通過強調與主要事實無關或者關聯(lián)不大的細節(jié),引導讀者對“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英雄人物群體及其事跡產(chǎn)生質疑,從而否定主要史實的真實性,進而降低他們的英勇形象和精神價值。因此,被告的行為是一種侵害他人名譽、榮譽的加害行為。法院最終判決被告洪振快立即停止侵害葛振林、宋學義名譽、榮譽的行為。
“英雄事跡存在與否的討論,主要看探討的角度,包括追問英雄事跡的細節(jié),一般不會侵犯死者名譽權。如果是出于追求真相的目的,不是憑空捏造,而是使用相應的史料進行討論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在討論這些細節(jié)時,故意貶損英雄名譽,仍然會侵犯烈士的名譽權。”常敏表示。
對于如何理性看待烈士越來越多的研究和討論,常敏認為:“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認為‘逝者為大’,在討論烈士的時候更應該以事實為依據(jù),以還原歷史本來面貌為追求,客觀、公正地討論,而不能捏造并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烈士名譽。這已不僅僅是維護先烈及其親屬的合法權益的問題,更承擔了為共和國先烈正名及捍衛(wèi)社會道德底線的社會責任。”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wǎng)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紅色文化網(wǎng),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 http://www.wj160.net/wzzx/llyd/zz/2016-08-22/39586.html-紅色文化網(wǎng)